Jay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英伟达不光自己成长高速,现在它在AI领域的投资也坐上火箭了。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过去的三个季度里,英伟达参与了50笔AI相关风险投资,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48笔。
其中,做数据中心、计算等AI基础设施的公司和模型厂商平分秋色,各占了31%,做应用的今年也多了不少,占到了四分之一,其余则投向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领域。
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了。
更夸张的是,这还没有算上自家VC部门NVentures。
后者今年也相当活跃,已经出手21次(2022年时才刚起步时,只出手过1次)。
截至今年9月,NVentures已投出了4只独角兽,分别是Hippocatic Ai、Field AI、Abridge和Synthesia。
而在老黄的AI投资版图中,也能窥见站在AI基础层核心的英伟达和黄仁勋,对趋势、赛道的看好。
英伟达AI俱乐部
量子位这么一数,发现老黄的AI俱乐部已有32名大将。
根据融资规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档——
十亿美元级
OpenAI:
2024年10月,老黄首次押注掀起这轮AI巨浪的公司——OpenAI,以一张1亿美元的支票,参与了其总额高达66亿美元的融资。
不过,和其他金主相比,这笔投资显得有些“小气”。
出手最阔绰的是风投巨头Thrive Capital,一举砸下13亿美元,成为那轮融资中最豪气的投资方。
老黄后来在一次访谈中也笑言「有点后悔」:
那时候太穷了,应该把所有钱都给他们。
如今的英伟达已是今非昔比。
今年9月,这家芯片巨头宣布将分阶段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以深化战略合作,携手部署下一代大规模AI基础设施。
xAI:
2024年,OpenAI曾试图劝说投资者不要下注他们的任何竞争对手。
但去年12月,老黄依旧开开心心参与了马斯克旗下xAI的60亿美元融资。
据彭博社报道,英伟达还计划在xAI下一轮200亿美元融资中追加高达2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以帮助xAI采购更多英伟达设备。
最近,老黄在接受CNBC采访时更是毫不掩饰地表示,希望能与马斯克展开更多合作。
马斯克参与的,我都想投。
Mistral AI:
Mistral AI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大模型公司。
今年9月,英伟达第三次出手投资这家初创企业。
经过这次20亿美元C轮融资,Mistral的估值达到约135亿美元,成为欧洲AI领域最受瞩目的独角兽之一。
ReflectionAI:
今年10月,英伟达领投了成立仅一年的初创公司Reflection AI的20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到80亿美元。
这家初创企业将自己定位为「美国版DeepSeek」,核心目标是打造能够自主编程、并具备自我改进能力的AI系统。
Reflection AI由多名前DeepMind研究员创立,他们认为,实现“能自己写代码、调试、运行并持续优化”的AI,是通往AGI的关键一步。
Thinking Machines Lab:
Thinking Machines Lab成立于2025年2月,目标是打造比现有系统更可定制、更通用、更易理解的AI,致力于构建能够与人轻松交互的多模态系统。
这家初创公司出自OpenAI系,由前OpenAI CTO Mira Murati创立,首席科学家则是OpenAI联合创始人 John Schulman。
今年7月,英伟达参与了该公司20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估值达到120亿美元。
Inflection:
Inflection由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创立,秉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出了情感化AI聊天机器人Pi,主打EQ与IQ融合的人机交互体验。
这家公司是英伟达最早投资的AI项目之一。2023年6月,英伟达参与其13亿美元融资,成为几位领投方之一。
然而不到一年,微软便高薪挖走了Inflection的核心创始团队,并以6.2亿美元购买了其非独家技术许可。
Nscale:
Nscale成立于2023年,由澳大利亚加密货币挖矿公司Akorn Energy拆分而来,目前正为 OpenAI 的星际之门项目在英国和挪威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今年10月,英伟达参与了其4.33亿美元SAFE融资。
Wayv:
2024年5月,英伟达参与了英国初创公司Wayve的10.5亿美元融资,这家公司正致力于研发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自动驾驶系统。
Wayve在9月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透露,英伟达预计将追加投资约5亿美元,以深化双方在AI驾驶芯片与模型训练方面的合作。
目前,Wayve的测试车辆已在英国和旧金山湾区同步上路运行。
Figure AI:
今年9月,英伟达参与了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此次交易将该公司的估值推高至390亿美元。
早在2024年2月,英伟达就已首次投资Figure AI——当时这家初创公司完成了6.75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仅为26亿美元。
短短一年多时间,Figure AI的估值飙升近15倍,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具身智能企业之一。
近日,Figure AI正式发布备受关注的重磅新品 Figure 03,公司透露,未来还将公布两项重要消息,
Moonshot研究员推测,这其中可能包括一笔规模可观的大订单。
Scale AI:
2024年5月,英伟达联合Accel、亚马逊与Meta共同向Scale AI投资10亿美元。
这家公司总部位于旧金山,专注为企业提供数据标注服务。
该轮融资后,Scale AI的估值接近140亿美元。
仅一个月后,Meta便以143亿美元收购了Scale AI 49%的股份,并相继挖走其联合创始人兼CEO Alexandr Wang及多位核心高管。
不过如今,无论是Scale AI还是Meta,前景都一片迷茫。
数亿美元级
Commonwealth Fusion:
这家初创公司专注于核聚变能源技术。
2025年8月,英伟达参与其8.63亿美元融资,谷歌也是投资者之一,交易后公司估值约为30亿美元。
Crusoe:
Crusoe是一家做清洁计算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丹佛,核心业务是利用原本被浪费的能源(如油田燃气、余热或可再生能源)提供低成本算力。
据SEC的一份文件显示,Crusoe正在建设数据中心,并打算将其租赁给甲骨文、微软和 OpenAI 。
该公司于2024年11月完成6.86亿美元融资,由Founders Fund领投,英伟达等机构参投。
Cohere:
英伟达早在2023年即已投资Cohere,并持续追加多轮。
2024年8月,Cohere公司完成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68亿美元。
Perplexity:
Perplexity是一家以AI驱动搜索引擎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
英伟达自2023年11月起持续投资该公司,并参与其2024年12月的5亿美元融资,当时公司估值约180亿美元。
不过,根据PitchBook数据,英伟达并未参与2024年9月其2亿美元的新融资,该轮融资使Perplexity估值升至200亿美元。
Poolside:
Poolside是一家开发AI编程助手的初创公司。
2024年10月,公司获得贝恩资本领投的5亿美元融资,英伟达参与跟投,融资后估值约30亿美元。
Lambda:
Lambda是领先的AI云计算与模型训练服务提供商,他们的很大一部分业务涉及租赁搭载英伟达GPU的服务器。
2024年2月,公司完成4.8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约25亿美元,由SGW与Andra Capital联合领投,英伟达及ARK Invest参投。
CoreWeave:
CoreWeave是一家GPU云服务提供商,长期与英伟达合作,为AI训练和推理提供算力基础设施。
英伟达早在2023年4月便参与其2.21亿美元融资,当时CoreWeave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但如今已成功上市,英伟达仍是其重要股东。
Together AI:
Together AI提供云端AI模型构建与部署平台,为开发者和企业提供高性能推理基础设施。
2024年2月,公司完成3.05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约33亿美元,由Prosperity7与General Catalyst领投,英伟达参投。
这也是英伟达继2023年首次投资后的第二次押注。
Firmus Technologies:
Firmus是一家节能型数据中心建设公司,目前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打造“人工智能工厂”,打算利用冷却技术大幅降低AI算力能耗。
2024年9月,公司获得约2.15亿美元融资,估值约1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英伟达。
Sakana AI:
这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初创公司专注于低成本生成式AI模型,通过小型高效数据集训练实现更快推理与更低能耗。
2024年9月,Sakana AI完成2.14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约15亿美元,英伟达为主要投资方之一。
Nuro:
Nuro是一家自动驾驶配送公司,其电动无人车专为“最后一公里”物流设计。
2024年8月,Nuro完成2.03亿美元融资,英伟达参与本轮投资,协助其强化自动驾驶芯片能力。
不过,Nuro如今有点走下坡路,估值较四年前86亿美元的峰值下降了约30%。
Imbue:
Imbue是一家AI研究实验室,专注开发具备推理与编程能力的智能系统,被视为“推理驱动型AI”的代表实验室。
2023年9月,公司获得2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而且俱乐部的另一位成员,Cruise的前CEO Kyle Vogt也投了。
Waabi:
Waabi专注于卡车自动驾驶,采用模拟学习与端到端AI系统提升感知与决策效率。
2024年6月,公司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由Uber与Khosla Ventures领投,英伟达、沃尔沃与保时捷等联合参投。
一亿美元级
Ayar Labs:
2024年12月,英伟达投资Ayar Labs 1.55亿美元,这是其第三次入股这家初创公司。
Ayar Labs专注于光学互连技术,旨在通过以光替电的方式显著提升AI计算速度与能效,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提供基础通信架构。
Kore.ai:
2023年12月,Kore.ai完成1.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FTV Capital、Vistara Growth、Sweetwater Private Equity等。
Sandbox AQ:
今年4月,英伟达携手谷歌与法国巴黎银行共同向Sandbox AQ投资1.5亿美元。
这家公司由前Google X团队孵化,聚焦于量子计算与AI结合的量化算法模型(LQM),用于复杂数值分析、加密安全和药物模拟等场景。
该轮融资令公司总融资额达4.5亿美元,估值约57.5亿美元。
Hippocratic AI:
这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LLM的公司,开发可执行非诊断类医疗任务的AI系统,如术前指导、远程监测与患者沟通。
2024年1月,公司完成1.4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16.4亿美元,
领投方为Kleiner Perkins,英伟达、Andreessen Horowitz、General Catalyst等跟投。
Weka:
Weka.io是一家提供AI原生数据管理与存储加速平台的硅谷公司,其核心产品Weka Data Platform支持GPU集群高速访问训练数据,加快AI模型训练。
2024年5月,英伟达投资其1.4亿美元融资,融资后估值达16亿美元。
Runway:
英伟达自2023年起即为Runway早期投资者。
Runway是一家专注于生成式AI视觉与视频创作工具的公司,其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后期、广告与短视频制作。
2024年4月,英伟达参与其3.08亿美元融资,由General Atlantic领投,融资后估值约35.5亿美元。
Bright Machines:
这家公司聚焦于AI驱动的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协同,实现电子与硬件产品的柔性组装。
2024年6月,英伟达参与其1.26亿美元C轮融资,加速AI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落地。
Enfabrica:
Enfabrica是一家网络芯片设计公司,研发可提升数据中心带宽与通信效率的Fabric Switch架构,面向AI训练与推理集群提供低延迟互联方案。
英伟达于2023年9月投资其1.25亿美元B轮融资,但未参与同年11月的追加轮。
Reka AI:
Reka是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专注于开发具备多模态理解与推理能力的大模型,是目前少数以科研深度驱动商业落地的AI实验室之一,被视为Anthropic的轻量级研究性对手。
2024年7月,公司完成1.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Snowflake与英伟达,本轮融资后估值突破10亿美元。
英伟达拒绝担任“领投方”
有趣的是,黄仁勋虽然出手频繁,但英伟达在众多投资项目中却鲜少担任领投。
这是一个反直觉现象,他们如今理应是除苹果、谷歌、微软等巨头外,手头最宽裕的科技公司。
截至今年10月,英伟达市值已突破4万亿美元,进一步跻身全球最高之列。
另一方面,英伟达的自由现金流在过去三年间更是暴增近十倍,今年上半年再度刷新纪录,达到720亿美元,同比增长54%。
显然不缺钱。
事实证明的确不是老黄小气,据悉,在本月Reflection的20亿美元新一轮融资中,英伟达的资金池占高达40%。
然而,当外界将其称为Reflection的“领投方”时,英伟达却急忙发表声明,强调自己只是“几位投资者之一”,很难不让人一头雾水。
知情人士指出,这种表态的背后,是英伟达有意回避“谈判主导方”的身份。
哪怕在一轮融资中出的钱最多,英伟达也不希望被视为要亲自定条款、进董事会、管公司的那一方。
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让专业VC先把架子搭好,自己再顺势跟进。
的确,领投虽然听起来风光,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治理压力、更深的股权绑定,未来如果要退出也更麻烦。
老黄真正想要的也不是股权,而是能有更多AI公司用上英伟达的GPU、平台和开发框架,把生态进一步推起来。
至于曝光度,他们已经赚得够多了。
黄仁勋不信有泡沫
在投资人忧心AI估值过热,为AI泡沫感到焦虑的时候,英伟达已悄然搭建起一个“生态全栈闭环”的AI帝国。
短短几年间,英伟达早已不满足于做单纯的算力供应商,其触手正从底层硬件破出,一路延伸至模型、应用与终端,在AI产业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默默扎下根来。
目前,英伟达的投资版图大致已覆盖——基础设施10家、模型层10家、应用层8家、具身智能4家——合计32名大将赫然在列。
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英伟达2025年已兑现的投资额估计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不过,在这个技术发展路径高度不确定的时代,万一市场开始收紧,这么多钱,岂不是可能打水漂?
老黄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早早给出了解法。
今年9月,英伟达承诺向OpenAI投资惊人的1000亿美元。
虽然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位,消息发布当天,英伟达自己的市值先暴涨了1770亿美元。
换句话说,哪怕真的要老黄立刻掏出这1000亿美元,股市也已经帮忙把钱赚回来了。
同时,OpenAI也承诺会用这笔资金部署10 GW算力,意味着要采购400万至500万张英伟达GPU。
“我投客户的股权,客户找我下订单”——这种资本与销售内循环的策略,英伟达不是第一次用了。
此前,在xAI的200亿美元融资计划中,英伟达就计划出资20亿美元入股,目的同样是帮助xAI采购更多英伟达设备。
所以说,看似英伟达在疯狂“撒钱”,实则每一笔投资都或多或少锁定了未来的硬件订单。
根据供应链数据,台积电目前的CoWoS先进封装月产能已提升至约90万片,而英伟达一家就吃掉了一半。
如果按最新的GB200双die设计来计算,这意味着英伟达理论上可产出约675万张GPU。
即便如此,OpenAI等顶尖AI公司最近在数据中心上的频频布局表明——算力依然供不应求。
而且哪怕部分项目在长期会有风险,偶尔抛出一条投资消息,市场情绪高涨,也足以让英伟达提前回不少血。
技术瓶颈也好、估值虚火也罢,就算是泡沫,英伟达也能给它炼成金子。
参考链接:
[1]https://techcrunch.com/2025/10/12/nvidias-ai-empire-a-look-at-its-top-startup-investments/
[3]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nvidia-shying-away-lead-investor-mantle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完—
🏆年度科技风向标「2025人工智能年度榜单」评选报名开启啦
❤️🔥 企业、产品、人物3大维度,共设立了5类奖项,欢迎企业报名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