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能手机影像观察:主摄“分裂”、潜望崛起
三易生活
2024-02-02 10:39:46
0

原标题:2023年智能手机影像观察:主摄“分裂”、潜望崛起

此前,我们已经为大家总结了2023年智能手机行业在外观设计、材质运用,以及显示、主控方面的种种变化。

在这一篇行业总结文章里,我们打算来聊聊智能手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在影像设计方面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它们背后的逻辑。

1英寸已是极限,主摄CMOS再难增大

自从2019年的HMX(小米CC9 Pro)开始,旗舰影像手机的主摄CMOS就一直在持续“膨胀”。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厂商曾经就主摄是要“绝对的高像素”、还是要“绝对的感光能力”有过一些争议,但“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基本原则,大家普遍都是认可的。

正因如此,当时间来到2022年,可以看到无论是2亿像素、5000万像素、还是1200万像素的主摄方案,只要是用在影像旗舰机型上的,尺寸最小也得是1/1.3英寸起步,诸如1/1.12英寸、1英寸,甚至更大的1/0.95英寸的“主摄CMOS”,如今也都并不少见。

但是智能手机的主摄CMOS尺寸还能更大吗?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恐怕是没法再继续变大了。

1英寸主摄CMOS(左)的机型,明显要厚得多

这倒不是因为手机的内部空间塞不下更大底的CMOS,而是因为尺寸越大的CMOS,在相同焦距的前提下,镜组的厚度就必然更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二的手段就是要么尽可能降低等效焦距,要么就是用很大曲率的机身去“遮掩”厚度的增加。

可问题就在于,过小的等效焦距、或者说过于广的视场角,如今并不被消费者看好。大家普遍更偏好“窄”一点、“长”一点的主摄焦段,以便于得到更接近经典35mm焦距的人文视角。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手机外观审美的改变,“大曲面屏”也没有过去那么受青睐,这也就意味着如今那些配备1英寸超大底的影像旗舰,普遍不得不使用一个又大又厚的后摄凸起。以至于这种外观设计甚至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同”,成为了某种程度上这类产品的“标识”。

超大底、还是超感光?技术方向再次生变

如何在不继续扩大CMOS尺寸的前提下,继续提升顶级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呢?最早给出回答的是三星,2023年初他们发布了Galaxy S23 Ultra。这款机型所配备的2亿像素主摄CMOS,是其全新的旗舰方案HP2。

与同时期的其他同类旗舰产品的CMOS相比,HP2“仅有”1/1.3英寸的尺寸、单像素尺寸也仅为0.7微米。但是它拥有三星标志性的深槽隔离结构,并首创了双垂直传输门(Dual-VTG)设计,大幅增加了CMOS的满阱容指标。这也就意味着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HP2可以捕获比很多1/1.12、甚至1英寸传感器更多的有效光子信息,从而直接提升画质。

过了几个月,索尼方面也给出了新的方案。Xperia 1 V上首发的“双层晶体管传感器”并不是真的有两层感光结构,而是通过双层晶圆堆叠制造的方式,将以前单层CMOS上不负责直接感光的部件(比如传输门、功放电路)“压”到了感光二极管的下方。这样一来,在看似不大的CMOS尺寸下,每一个实际感光的晶体管都可以做得比过去面积更大,因此自然也就提高了进光效率。

到了2023年底,随着豪威科技OV50H(以及其多个定制型号)的亮相,它的双原生ISO Fusion结构也给旗舰CMOS带来了一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高低两组A/D(模数转换)电路,OV50H可以在一帧里同时生成“高感光”和“低噪点”两组图像信号,再通过它们之间的融合,最终实现高色深、超高亮度范围的照片。

新架构的超大底会有吗?至少目前很难

不难发现,无论双传输门、双层晶体管,还是双原生ISO融合,它们虽然基础“思路”不同,但都是为了解决智能手机CMOS在尺寸有限前提下的画质问题。

以结果来说,这三种架构在光线充足以及大光比的场景下,都可以做到比IMX989、GN2等早期单纯“超大底CMOS”更好的画质表现。

新款的传感器(上)明显比1英寸方案(下)的动态范围更大

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就完全可以取代“超大底”了呢?也不是。因为1英寸的物理面积毕竟摆在这里,虽然其电路、算法部分肯定不如这些2023年的新架构CMOS,但当环境光线不足的时候,更大的物理面积就必然带来短曝光下更多的实际信息量。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夜间、且不使用长曝光的前提下,老款的1英寸旗舰机型必然还是会有比2023年的这些新设计,有着更好的拍照画质表现。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有些好奇,因为按这么说,新架构在白天画质更好、超大底在夜间表现更佳,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新的传感器架构去制作1英寸的超大底CMOS呢?

从现有技术资料来看,制约因素首先是功耗。比如此前的IMX989,其实在硬件上就支持双原生ISO融合,但由于其在这个工作模式下的功耗实在是太过夸张,所以没有厂商真的会用它。直到索尼新款的LYT900,“1英寸超大底+高动态成像”这个组合才总算变成了现实。

新架构本就是为了解决厚度问题,当然不太可能重蹈1英寸覆辙

其次,无论双传输门、还是双层晶体管,本就是为了解决“超大底主摄”造成的机身厚度失控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使用了这些新款CMOS的机型,在造型上都会比此前的“1英寸旗舰”更加轻薄美观。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硬搞“新架构+1英寸”的组合,画质固然是好了,但轻薄和颜值的问题就别想解决,相当于产品变得更专业、但受众也就变得更窄了。

高像素潜望式长焦崛起,但优势与隐患并存

除了新的主摄方案之外,2023年智能手机行业在影像设计上的另一大亮点,无疑就是“潜望式长焦”的高调崛起了。

无论是6400万像素的OV64B、5000万像素的IMX890,还是2亿像素的HP3,这些新的、高像素潜望式长焦方案,在感光和“望远”能力上,都注定要明显强于过去那些800万或者1300万像素的“小底潜望”。

尽管这些新的潜望式长焦所使用的CMOS,在体型上比过去的老型号要大得多,但如果是对比现在的主摄CMOS,那么它们的面积其实又并没有很大。可以说得益于如今的小尺寸晶体管技术,这些新的潜望式长焦并不一定会造成机身的显著变厚。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新的高像素潜望式长焦设计就完全没有弊端了呢?其实也不见得。

一方面,尽管现在这些潜望式长焦的像素数量看起来比过去高了很多,但它们在高像素模式下的成像画质,却未必有真正的实用性。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潜望式长焦的体积毕竟有限,所以它们使用的“高像素传感器”普遍单像素面积都比“正常的”主摄级CMOS要小一些,所以感光能力自然也就差上一截。

另一方面,过去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有新的方案出现,并且为大众所普遍认知之后,就可能会出现拿着旧技术“浑水摸鱼”的产品。对于这次潜望式长焦的流行来说,比较好的一种可能性,是那些老的低像素潜望式长焦模组会被“下放”到新的中低端机型上。它们虽然不先进,但客观来说确实能够显著改善部分机型的变焦体验。

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比较糟糕的可能性,那就是随着潜望式长焦的“走红”,特别是随着部分厂商过分简单、所谓“认准方形摄像头”的宣传。我们确实有理由怀疑,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些配备方形、非潜望式长焦的手机,并且至少在前期的预告、宣传过程中试图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毫无疑问,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历史早已告诉我们,诸如“ID全面屏”、“假潜望”这类仅有外表、而内部并无实质的“虚假设计”,一开始可能会有着不俗的宣传效果,但最终还是会被消费者所认清和抛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微星携手达明机器人展出晶圆厂自... AI 和自动化快速改写制造业模式,微星透过NVIDIA的边缘AI平台,将AI运算、嵌入控制及智能感知...
银行业AI应用,走得快还要走得... □ 本报记者 陈 娴 近期,多家银行宣布与AI技术公司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在核心场景的进...
骁龙8Elite手机怎么选?“... 在智能手机的竞技舞台上,芯片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心脏”,主宰着手机的性能表现。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搭载...
百果园技术申请基于线段树确定排... 金融界2025年8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百果园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
原创 3... 在普及率如此高的手机市场中,3000元价位段向来是竞争最激烈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区间既避开了入门...
德寿宫咖啡5分钟飞6公里送达 杭州上城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首批十大机会场景发布。 8月18日,杭州上城区上演了一场颇具...
擦亮双眼!“AI谣言”为何易传... 擦亮双眼!“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 原标题:“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深阅读) 当前,...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圆满闭幕,... 截至收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均上涨2.0%,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2.2%,...
“手机换菜刀”,到底行不行?国... “旧手机、旧电脑换菜刀、换不锈钢盆喽!”这略带夸张的吆喝,你是否也曾听过?一些闲置的“电子家当”留着...
浦发银行:联合发布互联网财富管... 8月16日,在2025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浦发银行携手蚂蚁集团研究院、腾讯金融研究院、天天基金在上...
原创 叛...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
上海银行:以阅读为纽带,创新适...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书展期间,金融服务积极投身。上海银行响应“全民阅读”号召,...
799元!有道听力宝M7评测:... 2020 年后,「教育硬件」品类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好时代」——各种 AI 学习机、大模型 App 层...
原创 量... 咱今天唠唠量子纠缠这神奇玩意儿,这现象啊,可太颠覆认知了。你说俩粒子,不管分开多老远,状态还能一块儿...
研究人员利用脑机接口尝试解码内...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在《细胞》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在实验中成功...
技术应用 | 大模型安全管理及... 文/中国民生银行 虞刚 牛博强 雷彪 彭晓川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数字化发展新浪潮,其中大模型被...
国资央企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 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中央企业已在16个重点行业布局80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湖北... 原标题: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湖北摘首金 “光子”化身秦俑击鼓起舞 光谷东智研发的“光子”人形...
辽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 8月14日,辽宁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集群专班工作会议暨辽宁省机器人领域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对接会在沈...
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从物理聚合到价...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新时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作为各类创新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