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中国深圳再次向世界张开双臂。
当地时间10月14日,在荷兰埃因霍温,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九届国际赛荷兰埃因霍温分站赛决赛成功举办,标志着本届大赛海外分站赛决赛全面启动。从即日起至11月初,全球海外站点陆续开赛,脱颖而出的选手将齐聚深圳,共赴深圳参加总决赛的创新之约。
本届大赛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机遇”为主题,致力于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与产业生态的链接平台。赛事不仅是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是国际理念与创新人才交融的枢纽。深圳以其完善的政务体系、活跃的科技生态与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将为海外项目进入中国市场、融入产业链提供重要契机。
全球赛区精准落子,创新要素高效汇聚
本届大赛在全球11座创新城市设立海外分站赛区,包括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波士顿、荷兰埃因霍温、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瑞士苏黎世,形成一张贯穿东西、链接南北的全球“创新网”。
荷兰埃因霍温分站赛共吸引207个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赛项目数量多、科技含量高。其中,21个优质项目在本次决赛现场同台竞技,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武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深圳与埃因霍温的深度合作,助力荷兰初创企业对接中国市场与深圳产业生态,促进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高效融合,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共赢发展。
分站赛决赛邀请资深行业专家、学者与知名投资人组成评审团,从创新性、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及与深圳产业契合度等维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与精准指导。参赛团队充分展示核心技术优势与应用潜力,与评委展开深度交流。
经过激烈角逐,绿色低碳领域的“AI and Quantitative Modeling Driven Trading Platform of Electricity Markets”项目凭借卓越创新能力与市场潜力,荣获分站赛一等奖;生物医药与健康赛道TimeLab时域科技项目、高端装备制造赛道智空图谱—城市低空三维矢量地图项目荣获二等奖;新材料赛道RoboSkin项目、新材料赛道磁新科技——绿色高效的磁能温控与能量转换创新项目以及海洋经济赛道智能海水养殖—水环境“感知—预知”大模型技术项目荣获三等奖。
据悉,本赛区获奖团队及各行业前2名优秀项目,将晋级下一阶段行业决赛,与全球赛区优胜者共同角逐总决赛桂冠。
海外分站赛不仅是项目选拔的赛场,更是创新资源对接的平台。通过组织当地机构与深圳资源链接,赛事让国际创新者看到:参与即融入,竞技即契机。
生态体系全程赋能,务实服务助推发展
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植根于坚实的产业基础与高效的营商服务。这座城市既能提供前沿技术试验场,也能保障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
赛事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晋级项目核心成员来深参赛,可获交通与住宿支持。赛后落地项目,有机会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资助。同时,深圳全市48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提供超40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最长2年免费办公场地,切实降低创业成本。
产业优势为创新提供丰富场景。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海洋经济等七大赛道,与深圳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参赛项目可快速对接华为、腾讯等企业的开放平台,也可链接松禾资本、红杉中国等投资机构的专业服务。这种深度融入的产业生态,推动创新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第九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国际赛的启动,再次彰显了深圳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这座城市以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开放的创新生态,为全球创新者提供实现价值的舞台。
南方+记者 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