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蓬皮杜中心于9月22日关闭,进行为期五年的翻修。在施工开始之前,受博物馆之邀,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用一场“白天烟火”向巴黎告别。
10月22日,这场名为《最后的狂欢》的烟花秀,融合传统与科技,将建筑的裸露结构变成了临时画布。表演分三个章节:宴会、人工智能的黎明和最后的狂欢节,象征着博物馆对未来进步的愿景。
彩色烟雾缓缓缠绕上蓬皮杜裸露在外的钢架与管线,粉末在空中短暂停留,像是为建筑蒙上一层流动的纱。
这座向来不掩饰内部结构的场馆——自动扶梯、通风管道、一切机械的运转——此刻却成为火焰与色彩的画布。
烟花的绽放并非随意升空,而是贴着建筑的几何轮廓展开,每一次爆破都呼应着钢梁与走道的节奏,仿佛光与烟是从建筑内部生长出来一般。
站在博堡广场上望去,整座建筑仿佛与烟雾融为一体。色块温柔地模糊了钢材坚硬的边界,红、金、紫的烟雾透过玻璃幕墙,甚至改变了自然光落进广场的方式。这一切看似即兴,背后却藏着一道看不见的秩序。
在这个项目中,蔡使用他的定制人工智能模型 cAI™ ,将数字生成的视觉脚本转化为火药在现场的精准布局。代码与火药在此交汇,引导蓬皮杜表面的光线和形式的编排。
这场烟花奇观引爆了社交媒体,大众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盛赞“蓬皮杜中心的立面在其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幅不朽的画作”、“蔡氏发表了他迄今为止最深刻、最复杂的作品——用人工智能和巴黎公众对话”……也有不少人表示看不懂,调侃“蓬皮杜中心被炸,巴黎成了悲惨世界!”
据博物馆官方介绍,接下来蓬皮杜将进入“2030改造计划”阶段。这次翻新不增建、不扩张,而是由法国AIA工程团队携手Moreau Kusunoki及Frida Escobedo Studio两家建筑师事务所,从技术更新与文化激活两方面入手,让部分空间转化为更具人文温度的场所。设计准则强调通透、流动与在地呼应,也期待未来能吸引街头艺术家、舞者与诗人来此自由表达,延续蓬皮杜自1970年代起所代表的那种不羁精神。
蔡国强出生于中国泉州,以火药爆破作品成名,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艺术界的常客,也是奢侈品牌的最爱。他代表作有天梯、奥运“大脚印”、有蘑菇云的世纪:为二十世纪作的计划、空中花城等。
不过,蔡国强最近与品牌始祖鸟合作的作品《升龙》,因燃放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高寒草甸区域,引发社会强烈谴责。主办方虽声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但高山草甸生态脆弱性及烟花残留物对土壤植被带来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