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传感器行业报告:人形机器人“感官”,国产替代蓄势待发
报告共计:35页
传感器行业报告:人形机器人“感官”,国产替代蓄势待发核心总结
《传感器行业报告:人形机器人“感官”,国产替代蓄势待发》由华鑫证券编制,聚焦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价值、市场规模、核心技术及国产替代进展。传感器作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衔接桥梁,是人形机器人的“感官”核心,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269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5510.3亿美元,CAGR 8.4%),中国市场规模3644.7亿元(预计2026年达5547.2亿元,CAGR 15%),其中消费电子(23.7%)、汽车电子为主要应用领域,压力传感器(17.8%)、图像传感器(12.7%)占比领先。在人形机器人中,传感器成本占比约20%-22%,力/力矩传感器价值量最高(占传感器成本超50%),单台机器人需28个力/力矩传感器、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脚腕各2个)、54个关节编码器及多类视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因能同时测量XYZ轴向力与环绕轴力矩,是感知核心,其制造难点在于应变片粘贴(人工为主,效率低)与标定(设备成本高、工作量大)。视觉传感器方面,3D视觉(双目、RGB-D)因能获取“彩色+深度”信息,成为机器人环境感知主流方案,2019-2025年全球3D视觉市场规模CAGR达20%(2025年预计150亿美元),技术路线涵盖结构光、iToF、双目等,其中双目视觉因测距范围适中、适配性强,更契合人形机器人需求,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S2等均采用纯视觉或双目方案。当前传感器市场仍由海外厂商主导(如全球MEMS压力传感器市场博世占33%),但国产替代蓄势待发:奥比中光中国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占率超70%,产品适配天工Pro机器人;思看科技深耕3D扫描领域,服务超1万家客户;安培龙构建低中高压全量程压力传感器矩阵,2025年上半年MEMS压力传感器营收同比增382.33%;开特股份联合西安旭彤布局人形机器人一维力、六维力传感器及编码器,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如MEMS工艺、六维力标定技术)与场景适配(如车规级、机器人级产品)上持续突破,有望在人形机器人新兴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