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陆续革新,世界已经逐渐衍生出人工智能产业。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要培养相应的科技人才。
因此,国家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并允许各地的高校大规模开设,每年新增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都超过60所。
截止到202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621所高校备案和审批通过人工智能专业,有近70所院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按照教育部本科目录划分,人工智能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所以人工智能实则是属于计算机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专业,代表着中国最前沿的科技方向。
人工智能专业最强的30所大学
作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最近两年的录取分数线都非常高,但是大家对于人工智能专业仍然有争议。毕竟人工智能属于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第三方教育咨询机构软科近期发布人工智能专业大学评级,该机构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共27项测量指标。
通过高校的师资力量、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科研奖项以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排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内地高校在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方面的情况。
人工智能前五名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坐镇,拥有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全球AI科研份额值居中国第一。
第二名的上海交通大学,与微软共建智能计算实验室,阿里云合作机器学习平台,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处于领先状态,比如脑机交互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落地车企。
排名第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属于“黑马”,领先于其他的华东五校。西电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名校,而人工智能又是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所以学校很早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学院。
依托学校的电子信息特色实验室群,学校在电子信息与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包括5G通信优化算法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工业机器人控制模块应用于航天科技集团。
相对来说位列第6名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排名有所退步。当年国内刚兴起人工智能概念时,南京大学的周志华教授可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在国内都是属于前三名。
如今南京大学建设有LAMDA研究所,亚太区算法研究影响力第一。但是学校缺乏先天性的工科基因,所以在后期的成果转化和落地方面,落后于部分顶尖工科高校。
排名第15位的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确实也有所落后。即使学校构建有元班。培养高质量人才,但是自身的经费受限,北京又有北大清华等抢占顶尖人才,使得自身发展后劲受影响。
当然,也有诸多黑马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比如以文科和理科专业为主导的中山大学,本次人工智能专业已经位居全国第16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山大学依靠经费优势,这些年引进大量海外AI学者,在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都取得巨大突破,并且争取到粤港澳超算中心作为AI的训练基地,开创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门诊。
还有排名第19位的湖南大学,依托长沙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在数据模型建设和机器人学习方面都获得巨大突破,所以其培养的人工智能人才,也是很受企业欢迎。
还有排名第22位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学校主要聚焦航空和航天领域,2024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建立脑机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总体评价
当前世界的人工智能专业都处于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格局,我国也正在不断审批各类人工智能项目,并且投资建设实验室,这个阶段就需要投入巨量资金。
因此,未来人工智能专业的比拼不单是自身先天的学科优势,还是人才和资金的比拼。还有中国的高校需要依靠人工智能学科走向世界、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