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和苏稽镇中心卫生院智能化康复中心顺利完成建设,进入试运行阶段。
作为四川省2025年30件民生实事和全省首批智能化康复中心试点项目,市中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和苏稽镇中心卫生院智能化康复中心均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同步叠加建设残疾人 “康复之家”,面向辖区居民开放,提供先进的“沉浸式”互动康复体验。
苏稽镇中心卫生院智能化康复中心
10月26日,记者在苏稽镇中心卫生院智能化康复中心看到,康复区域功能分区明确,标识清晰。康复大厅内配备了智能情景互动训练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下肢康复机器人等多款先进智能康复设备。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正饶有兴致地体验各种智能设备。
患者正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
“感觉很棒,就像自己走路一样自然!”正在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谢婆婆欣喜地说,这款设备让康复过程轻松了许多。
在市中区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们也通过磁振热治疗仪、吞咽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等先进设备进行着康复体验。
治疗师使用经颅磁刺激器对患者进行治疗
患者使用上下肢主被动训练仪器进行康复锻炼
“在省、市卫健委和残联的关心支持下,两个智能化康复中心如期建成,有效填补了市中区在现代康复治疗领域的空白,将大大提升为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以及其他有康复需求的人群提供康复医疗、疾病诊治、健康评估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市中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两个康复中心已投入使用,未来将助推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延续性健康管理模式,更好地满足居民就近、便捷的康复需求。
通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
治疗师使用磁振热治疗仪为患者理疗
据悉,两个智能康复中心在传统康复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化全新升级,分别引进了50余种、总计超百台先进智能康复设备,全面覆盖 “评定、物理治疗类”“作业治疗类”“智能康复港”“中医治疗类”“语言训练类” 等多个类别。同时,中心可协助残联开展残疾预防宣传、康复需求调查、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导等“康复之家”相关工作,提升辖区康复服务能力。
患者使用吞咽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进行理疗
此外,为构建“治疗-康复”服务闭环,市中区人民医院和市中区中医医院也深度融入该康复服务体系。经过上级医院急性期治疗的患者,可通过双向转诊通道,顺畅转至智能化康复中心;上级医院也会定期下派专家到智能化康复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精准下沉与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