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设为星标”,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小冕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京东超2万一线客服涨薪超30%
才给采销业务员涨薪100%
2月5日,据京东黑板报微信公号消息,京东集团宣布,自2024年2月1日起,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
▲图片截自京东黑板报微信公号。
去年12月,京东曾宣布,今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2024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
据界面新闻,从内部人士获得消息,到去年年底,京东员工已超59万人。除40多万名物流配送员外,采销人员已达数千人规模。
京东上一次官方通报大规模涨薪还是在两年前。2021年7月13日,京东宣布2021年7月1日到2023年7月1日,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且从公告当月开始直接涨薪两个月。
2022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强势“回归”,除了进行人事调整外,也对薪酬作出安排。当年11月,刘强东在给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推行“一升一降”措施。
高管待遇方面,为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尽量减轻公司压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东集团高级管理人员的现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职位越高降得越多。员工待遇提升方面,京东计划逐步把外包员工转化为德邦自己的员工,确保外包员工也能享受自有员工的五险一金待遇。
对基层员工涨薪背后,是刘强东坚持推进低价战略。据财新报道,一名接近京东的人士表示,涨薪主要是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进低价策略,而采销一线人员是京东低价策略的主要执行人员。
2022年双11之后,刘强东就曾在内部会议上批评京东零售业务高管,偏离了“成本、效率、体验”的经营战略核心,并重点强调低价优势。年初,京东先后上线百亿补贴、9.9包邮频道,并推出买贵双倍赔、下调自营包邮门槛等多项举措。去年双11则直接喊出了“真便宜”的口号。
去年12月9日,刘强东在公司内网回复员工评论称,京东必须改变,否则没有出路,“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低谷。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经历若干个顶峰和低谷才能成就伟大。”
根据财报,2023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477亿元,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率为4.3%,零售经营利润率为5.2%。
王亚伟被捕?千合资本回应有变
去年2月起就已卸任重要职位
针对有关王亚伟被捕的传言,2月3日,千合资本官网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王亚伟暂不参与公司运营管理。”
▲千合资本公告截图。
与以往出现传言后王亚伟与公司直接或间接辟谣不同,这次的表述有所不同,引发市场猜测。而据贝壳财经,王亚伟不参加千合资本运营管理早有征兆,2023年2月起其逐渐卸任千合资本重要职位。
公开信息显示,王亚伟拥有超20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其曾参与筹建华夏基金并因其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突出,被市场一度称作“公募一哥”。据贝壳财经,千合资本主要由胡春莎和王亚伟两位“掌舵”,但王亚伟2023年2月起逐渐卸任千合资本重要职位。
王亚伟从去年就传出被调查消息。
去年6月第一次出现被查传闻后,6月4日,王亚伟罕见更新朋友圈,转发一篇名为《齐白石“红”山水,历为珍罕》的文章,回应上半年协助调查传言。
到了9月份,王亚伟失联传言出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走访千合资本在北京的办公地,发现公司仍正常营业,但外部可见范围内大部分工位处于空置状态。
同年10月,在有媒体报道称王亚伟已于8月起被拘留并接受调查后,10月14日,王亚伟又连续在朋友圈转发了三条公众号文章,并就转发内容进行点评。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当时发布朋友圈的行为“可能并非本人直接操作”。
而此次的传言,除了被调查,还包括“产品要全部清盘”、“千合资本目前由其爱人负责管理”等。
对于传言,千合资本的公告称,目前千合资本管理团队全部在岗,切实履行职责,保持公司正常运营。同时,公司已向销售渠道及投资者披露有关情况,并及时安排产品临时开放。目前赎回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且现有流动性充足。后续公司将保持团队稳定,保障公司持续平稳运营。
而从去年12月起,千合资本运行规模急剧变化,目前最新规模已跌破百亿元。
据南方都市报,有消息称,王亚伟被传“失联”,似乎和前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落马有关。有消息人士透露,朱从玖被查后,王亚伟随即数次接受问询,这也是数次传出失联的原因。
股民辟谣炒股亏掉250万跳楼
A股又现千股跌停
2月5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早盘就大幅下挫,上证指数盘中再度失守270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1.02%,深证成指跌1.13%,两市超4800只个股下跌,超1300只个股跌停。
股市跌跌不休,投资者负面情绪加重,传言四起。
当日上午,“量化行业被指导暂停T+0交易”消息在资管圈引发热议,据财联社多方求证,目前量化行业并未收到这一通知。上海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创始人回应称,目前未收到暂停T+0交易的指导。
此前,网传一股民因杠杆买入光伏龙头巨亏而跳楼的视频,在多个群里流传。
2月2日晚间,该股民在雪球发帖表示,股市确实亏钱,但并没到想不开的地步,并奉劝网友只要不动用杠杆相信可以熬过去。该股民提及,外网有人将其帖子配上视频疯传造谣,大家不要相信。自己曾多次发文说清仓,也只是发泄苦闷的情绪,期待隆基回到40元。
隆基绿能为光伏巨头,但随着光伏组件价格下滑,其业绩也受到明显影响。其股价自2021年73.2元历史高位以来已回撤超七成,目前股价为约18元,市值从5000亿回落至不足1400亿。作为机构重仓股,所有的机构都在减持隆基绿能,这就造成资金踩踏,导致股价大跌。
该网友于去年12月21日发布动态称,自己已经清仓了隆基绿能,该股是在40元/股时买入,共计投资500万,其中100万是自有资金,200万为借款,剩下200万来自融资。清仓后,还将欠银行150万。
2月2日,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该股民留言(目前已删)表示:“2月2日,隆基正式爆仓,48建仓,40半仓,35满仓,32开始满融,28抵押房子,一共贷款250万投资了300万,今天全部亏光还倒欠银行150万,房子即将被银行拍卖。”
他最后还表示,“永生难忘,祝隆基的股东们发财,明年的今天请百万股东记得帮我上一炷香,谢谢了,永别。”
▲网上流传的股民发布的动态截图。
截图很快引发关注,不少热心的股民在其留言下安慰他,“网上看见你爆仓的截图,搜到过来,希望你可以挺住,不要做傻事,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我们几亿网民与你同在啊!”
碧桂园等房企旗下项目进白名单
涉及3200个项目,银行放贷178亿
2月4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多家房企陆续宣布旗下多个项目入围各地政府的融资“白名单”,包括碧桂园、龙湖集团、中国奥园、世茂集团、金科股份、远洋集团、雅居乐等。
据南方都市报,截至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各地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的包括多家出险房企旗下项目。
2月1日,据中国奥园官网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多个项目入围首批“白名单”。其中,广西南宁誉江南、重庆悦府、翡翠天辰、合川原著等项目均在属地政府的“白名单”内。据悉,广东、郑州、沈阳、天津等多个项目也有望陆续进入“白名单”。
2月3日,碧桂园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包括河南、湖北、四川、山东、重庆等地的多个项目均在属地政府“白名单”内。“后续,广东、湖南、东北等地项目根据政府审批预计有望陆续进入‘白名单’。”
2月4日,金科股份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20个。金科股份相关人士表示:“后续公司在全国各地项目有望陆续进入当地‘白名单’,相关项目也将获得融资支持,从而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
尽管多家房企宣布旗下多个项目已被纳入各地公布的房地产“白名单”,但已经确定获得金融机构融资的项目并不多。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能够入围“白名单”的项目大多是房企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自身条件不错,此前被集团债务拖累才导致了停工或烂尾,这次救助对象明确排除了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的房企和项目,主要目的是保交楼、保民生。
去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研究了房地产金融、信贷投放和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等工作,明确要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当时有分析称,三部委联合会议再一次明确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体现了监管层下一步坚定支持地产企业合理的贷款和股权债权融资,预计后续政策贯彻的力度和广度会有所提升,这对帮助地产供给端加快走出困境大有裨益。
马斯克被曝拉着部分董事吸毒
分析称不会对特斯拉有实质影响
2月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称,在特斯拉和SpaceX的几位现任和前任董事中,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使用非法药物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且部分董事还与他一起吸毒。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马斯克还在他的商业伙伴和朋友中营造出了同侪压力,鼓励他们吸食非法药品,这样一些朋友和董事认为,他们必须和马斯克一起服用非法药物,否则将可能“失去在马斯克圈子里的社交资本”。
该报道还强调,特斯拉董事会并没有对马斯克滥用药物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且也没有记录任何对此的担忧。
对此,马斯克在X平台上回应了一位网友的调侃,暗示是媒体在造谣,并发帖抨击《纽约时报》。
▲马斯克再次回应吸毒传闻。
马斯克时不时陷入吸毒传闻。
去年6月,据媒体报道,马斯克患有抑郁症,并通过服用小剂量的氯胺酮来治疗。氯胺酮是一种常用的麻醉剂,也是一种被管制的精神药品,俗称K粉。
今年1月份,又有美国媒体报道称,据目睹马斯克吸毒的人和其他知情人士说法,马斯克经常在世界各地的私人聚会上吸食可卡因、摇头丸等药物,参加者要签署保密协议或交出手机才能入场。这使得特斯拉等公司的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感到担忧。
对此,马斯克的律师Alex Spiro否认其吸毒,称马斯克在SpaceX定期和随机进行药物测试,从未有过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并提到了报道中有“虚假事实”,但没有详细说明。
与此同时,马斯克在X平台发文称,在与喜剧演员乔·罗根(Joe Rogan)吸了一口(大麻烟)之后,他同意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要求进行为期3年的随机药物测试,未发现任何微量的毒品或酒精。
有投行分析师表示,马斯克滥用药品的传闻对投资者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也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特斯拉于1月25日发布财报,202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51.67亿美元,同比增长3%,不及分析师预期,其中,汽车业务营收为215.63亿美元,同比微增1%。2023全年特斯拉总营收为96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9%。全年毛利率仅为18.2%,同比大跌735个基点,同期营业利润率为9.2%。
此外,特斯拉还表示,“2024年车辆增长率可能会明显低于2023年”,罕见地没有在财报中给出具体的交付目标。
财报发布后,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当日特斯拉美股盘前跌近9%,收盘大跌超12%,市值一夜蒸发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35亿元),总市值跌破6000亿美元。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都市报、中国经济周刊、贝壳财经、观察者网、金融界、金石随笔、财联社、光明网等报道。)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商务合作 | 加微信:xiaomian0504
●阿里、腾讯、拼多多、美团…大厂市值排位战,很戏剧,很惨烈
● 前长城系的“铁娘子”,整顿小鹏,的确猛
●网易,真的在裁员!只是…
● 被传全国解散,被大企业抛弃,这个行业危机四伏
● 清空地产业务的百强房企,为何挖来好几位碧桂园博士总裁?
●章泽天,不止是“600亿阔太”
●为抖音收购饿了么?字节、阿里顾虑什么?想要什么?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整理发布,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