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需驱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始人
2025-10-28 20:41:4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仇兆燕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经历着最深刻的裂变与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不再是遥远的预言,而是以颠覆性姿态深入现实。在这个历史性关口,我们选择的路径清晰而坚定——以新型工业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不仅是产业命题,更是时代命题。

当战略方向明确,关键就看支撑体系如何构建。其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其流向与效率直接决定着新型工业化的成败。今年8月,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给出的不只是政策指引,更是一个清晰可期的未来——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这个“时间表”背后,是中国对产业转型窗口期的深刻认知,也是对金融体系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的明确宣示。

市场回应比预想更快、更坚决。观察各大商业银行近期的动作,一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布局、光大银行的40项具体举措、建设银行的“善建智造”服务体系……这些不是简单的业务调整,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重构。它们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金融业正在从传统的“资金中介”向“产业伙伴”深刻转型。这种转变的本质,是金融服务逻辑的根本性变革——从“有什么卖什么”到“需要什么创造什么”。

这场变革的深层逻辑,是以产业需求倒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的观察切中要害: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需要的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这要求金融机构必须走出舒适区,在资源配置、服务模式、政金协同、风险管控四个维度实现系统性突破。

特别值得深思的是政金协同这个维度。在新型工业化这一战略领域,纯粹的市场化行为可能存在“市场失灵”风险。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与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才能形成“1+1>2”的聚合效应。这需要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构建全新的产融共生生态。

站在更宏大的历史视角看,当前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努力,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关乎中国未来产业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套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不仅要解决“钱”的问题,更要解决“智”的问题——如何识别产业方向、如何评估技术价值、如何管理创新风险。这考验的不仅是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更是其战略眼光与家国情怀的体现。

新型工业化的征程已经开启,金融赋能的故事正落笔开篇。当政策清晰指引、银行主动转型、专家智慧建言三者协同发展,我们所见证的已不仅是一次金融业务的升级,更是一个大国在产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铿锵步履。可以预见,这场“精准滴灌”的实践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在未来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位置与分量。

时间不等人,机遇难重来,唯有以更大魄力推动创新突破,方能让金融活水真正浸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孕育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中国制造新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力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格力电器(00065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第二届食材供应链产业峰会:观麦... 2018年3月,深圳圣淘沙酒店内,一场关于食材供应链转型的深度思考正在进行。“现代供应链”写入十九大...
耳夹式耳机会漏音吗?有哪些牌子... 眼看着双十一要到了,不少朋友想趁着活动买副耳夹式耳机,结果一搜就懵了,价格从几十块到上千元差了一大截...
数字消费,绘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清晨,智能音箱用悠扬的音乐将你唤醒并告知今天的天气状况;上午,通过在线会议软件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协...
原创 第... 流量第一省以千万元奖补吸引诸多互联网创作者入粤,是因为这里是中国产业经济的高地之一,在这里,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