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
无人快递车穿梭自如
医院里
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精准高效
政务服务大厅中
“数字员工”答疑解惑、办理业务
便捷又智能……
这些曾经勾勒未来的数字化场景
如今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民生活的日常图景
生动映照着这座城市拔节生长的“数字力量”
“十四五”以来,呼和浩特紧抓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历史性机遇,以“数字呼和浩特”建设为核心引擎,全面融入数字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经过五年的深耕细作与战略布局,首府数字发展根基日益坚实,数据要素价值持续迸发,优质产业生态加速集聚,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提升。
筑牢算力底座 赋能绿色发展
在 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全力推进室外景观园林的收尾施工。“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显著,总体进度已完成约95%。现场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的收官阶段,并同步开展机电系统的集中调试工作。”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数据中心项目执行经理杨帆介绍。
作为中国建设银行“四大”规划数据中心集群(环京集群、中西部集群、长三角集群、大湾区集群)中“环京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69亩,规划总投资达100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后将有力助推和林格尔新区夯实“东数西算”绿色算力中心集群,强化“中国云谷”“金融云谷”品牌优势。
图源:中建八局发展建设公司
近年来,立足“国家算力枢纽”定位,首府在 算力规模、网络能级与运营效率三个方面实现系统性跃升。算力规模实现量级突破,目前已集聚三大运营商、金融机构及头部企业等大型数据中 心46个,总算力规模突破 10.7万P,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达95%, 绿色算力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网络通道实现从“连通”到“高速”的跨越,累计建成5G基站12798个,建成开通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与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省际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60Tbps;成功入围国家万兆光网试点,构建起“2.5.20”时延圈,实现与全国25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链路直达,至北京的单波长1Tbps超高速光传输系统时延控制在3毫秒以内。算力运营从分散走向协同,和林格尔集群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已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资源监测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9000万元;打造的绿色可溯源和林格尔集群算电协同发展模式,获评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数据产业聚势 发展动能澎湃
在呼和浩特数据标注基地的内蒙古三合熵动科技有限公司内,联合创始人张世明正专注地指导员工进行数据标注作业。“真没想到在老家创业能这么顺利。”望着眼前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张世明感慨道,创业初期曾担忧家乡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是否扎实,如今公司的稳健运营让他信心倍增,更坚定了在这片数字热土上深耕发展的决心。
在呼和浩特,像张世明这样投身数字经济的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当前,全市数据产业正由“单点突破”向“集聚发展”加速转型。全市数据产业相关企业达1671家,从业人员34万人,覆盖数据技术、服务、应用与安全等多领域。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吸纳110余家本地数商企业,数据标注产业协会积极拓展全国业务。园区建设协同推进,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引进9家金融数据中心,配套建设自治区首家算电数字设备制造产业园;内蒙古数据要素产业园汇聚华为、新华三等21家算法编程与数据服务企业,设立全区首个“数据要素综合服务窗口”,构建一站式服务生态,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入围全国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西北、东北地区唯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蒙草生态建成高标准数据集;数据交易体系日趋成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价值闭环,已培育数据产品109款;内蒙古大数据交易中心汇聚706家数商入驻,上架数据产品669项,累计交易额达7352万元。龙头企业转型步伐加快,蒙牛乳业、金泽伊利数字化项目获国家3500万元资金支持;小草数字公司2024年挂牌新三板基础层,2025年进入创新层,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智能育新苗 北疆添动能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学校的人工智能体验馆中,初一学生奥尔格勒刚刚结束了一场“VR森林骑行”。他摘下眼镜兴奋地说:“雪山的反光、树叶的纹路都特别真实,就像真的在森林里穿行!”在这里,AI技术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学生们触手可及的“学习伙伴”。
图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校区
校园里萌发的科技新芽,正是呼和浩特市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数据价值加速释放,全市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正从“试点示范”迈向“全域融合”。《呼和浩特市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效能持续显现,重点支持医疗、教育、生态、文旅等领域垂类模型训练。在政务领域,DeepSeek大模型已覆盖79家部门,拓展31个业务应用场景及20个“小切口”垂类模型。同时引进31家算法编程及影视游戏渲染企业,着力打造数字北疆文化生态。
图源: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云谷校区
《呼和浩特市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通过建设国家级模型训练推理基地,已集聚移动九天、讯飞星火等11个超万亿参数规模的通用大模型项目。随着百度智能云、抖音等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相继落地,全市在音视频处理、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标杆业务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四五”以来
呼和浩特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跨越提升
连续两年跻身“数字经济百强市”行列
并成功入围
中国“算力二十强市”
“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
一系列国家级荣誉接踵而至——
“中国云谷”
“算力产业集群先锋”
“绿色算力发展先锋”等称号
充分彰显了其在国家数字产业布局中的
战略地位与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