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中频繁传出iPhone新机消息的时候,对于期待新品发布的用户来说,就像是预告片一样。
从基带芯片到内存配置,从固态按键到图像传感器,甚至还有20周年神秘旗舰的轮廓。
如果你关注苹果,会发现这些爆料指向同一个核心,苹果正试图用“自研+精准迭代”的策略,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iPhone。
届时对于手机市场来说,冲击力肯定是不会小,因此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苹果近期的大动作吧。
根据工商时报近期的爆料称,苹果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iPhone18系列上全面搭载自研第二代5G基带芯片C2,彻底告别高通。
这意味着iPhone 17将成为最后一代使用高通基带的机型。
有意思的是,与采用台积电2纳米工艺的A20系列处理器不同,C2基带却选择了“旧一代”的4纳米工艺。
需要注意,基带芯片并非手机最耗电的组件,对工艺升级的需求不如处理器迫切,况且对于iPhone来说,肯定是稳定优先。
与此同时,苹果对内存的升级策略也透露出重要信号。
The Bell此前报道称,苹果已要求三星在2026年第二季度供应约1300万片LPDDR5X内存芯片,以满足iPhone18系列的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iPhone18标准版的内存将从8GB提升至12GB。这一看似常规的升级,实则与苹果的AI战略紧密相关。
当然了,对于国内用户来说,AI能不能进行下放使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的状态。
其次,有消息称苹果的固态按键方案已完成功能验证,计划在2027年的iPhone20系列上量产。
届时,电源键、音量键、操作按键和相机控制按钮都将变成带有局部震动反馈的固态按键。
固态按键的优势显而易见:更好的防尘防水性能、更高的耐用性、更简洁的一体化设计。
但挑战也同样明显,如何通过震动反馈模拟出真实的按键手感?如何让用户接受这种“无实体”的操作体验?
有趣的是,iPhone18系列将成为过渡产品,比如相机控制按钮将率先简化结构,取消电容感应层,只保留压感识别。
这种渐进式变革体现了苹果的谨慎,也就是在颠覆性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感觉苹果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背部/边框震动发声+AI音效补偿算法”取代扬声器和麦克风开孔。
但最终的结果与表现如何,还是需要等待真机正式发布之后下定论,现阶段只能耐心等待。
还有就是苹果正在自研LOFIC图像传感器,并计划将其首次装备在2027年推出的20周年纪念版iPhone上。
不过,中国手机厂商将在2026年率先采用索尼的LOFIC传感器,而苹果要到2027年才跟进。
这似乎不符合苹果一贯的领先风格,但或许正因如此,苹果选择自研而非外购,意在掌握核心技术。
配合影像突破,20周年纪念款iPhone的设计也将迎来颠覆。
再加上外媒报道称,苹果正在研发四边曲面屏,屏幕将直接包裹机身框架,配合Color Filter on Encapsulation技术,实现极致视觉效果。
总之,四边曲面屏、全固态按键、自研基带与图像传感器,都有着极强的市场冲击力和吸引力。
所以,大家对iPhone的大动作有什么期待吗?欢迎回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