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4日报道,火箭革命可能破坏欧洲数十年来在太空领域的团结。
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图卢兹向航空航天企业高管和创新者发表讲话时情绪激动。
他说:“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大声疾呼:欧洲主权就是欧洲团结。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伙伴已经决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最终放开竞争,有迹象表明,欧洲50年来的太空合作可能正在破裂。
欧洲工业空间研究组织研究主管皮埃尔·利奥内警告说:“所有人都忽视了最终目标,那就是,这是一个欧洲计划。”
几十年来,法国阿丽亚娜集团及其前身公司一直是欧洲阿丽亚娜系列重型火箭发射器的最大承包商。直到2017年,阿丽亚娜在地球同步轨道全球商业发射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阿丽亚娜6型火箭交付延迟、意大利阿维奥公司“织女星-C”火箭的问题,以及与俄罗斯“联盟”号中型运载火箭的合作中断,让欧洲失去了自己的发射能力。欧洲不得不转向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甚至在执行敏感任务时也只能求助该企业。
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曾形容发射能力不足是欧洲进军太空的“危机”。
阿施巴赫尔一直主张在欧洲采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那样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欧洲不采购火箭系统,而是购买欧洲商业发射公司的服务。
去年11月,他的愿望成真了。欧洲航天局决定放开下一代火箭的竞争。阿丽亚娜集团将不再自动成为最大承包商。
竞争需求来自德国,那里有一些欧洲最具前途的火箭初创企业。这是法国为争取德国支持10亿欧元的阿丽亚娜补贴计划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如果没有这笔补贴,阿丽亚娜将难以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竞争。
随着竞争协议的达成,意大利阿维奥公司从阿丽亚娜集团子公司阿丽亚娜航天公司撤出了其“织女星”发射器。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负责欧洲所有发射活动的市场与管理。
欧洲航天局官员说,竞争目的不是要取代像阿丽亚娜集团或阿维奥公司这样的原有企业,而是要促使它们提高效率。
欧洲航天局太空运输主任托尼·托尔克-尼尔森说:“我们想激励它们。我们做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了进入太空的模式。”
但与许多国家一样,欧洲航天局的成员国都希望从不断壮大的太空经济中分一杯羹。据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预测,到2040年,太空经济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发射能力是关键:欧洲有近20家开发微型发射器的初创企业,其中大多数企业都有开发大型火箭的计划。
托尔克-尼尔森说:“我们必须避免这变成国家间的竞争。但这并非易事。”
竞争意味着欧洲航天局还必须重新评估其原有的投资回报原则,即成员国根据火箭项目投资比例分配合同。批评人士说,这样的方式导致供应链缺乏竞争力,有利于最大的投资者,而不是最有效率的投资者。
但利奥内说,废除这一制度是有风险的。他说:“这一原则让项目管理者知道他们的预算是多少,供应商是谁。”他还说,这对各国政府来说也很困难,因为它们“不知道该投资2000万欧元还是1亿欧元”。
欧洲航天局局长说:“我们研究了美国模式和经验教训。我们将给予行业最大的自由,用它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样认为。NASA前副局长洛丽·加弗说,NASA的战略转变并不容易复制。
欧洲的火箭初创企业欢迎这种竞争,但一些企业坚持认为,需要更坚定的信号才能说服投资者。西班牙航空航天运载公司执行总裁埃塞基耶尔·桑切斯说:“欧洲航天局必须表现出长期大客户的样子。”他认为,欧洲航天局应该寻求“全面的任务发射合同”。
但如果国家利益占上风,集中需求可能就毫无意义。
桑切斯说:“一些人并不想找到一个对所有人都最有利的共同解决方案……而把这当成自己谋利的机会。但是,在欧洲的主权发射问题上,没有任何好的国家解决方案。相互依赖必须成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