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小鼠替人类“探路”
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实验
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两雌两雄4只精心挑选的小鼠将会成为“太空鼠”,陪伴航天员完成相关试验。能够成为动物航天员有多难?小鼠上太空要做什么呢?
要想成为小鼠“航天员”
首先得过体能关
转棒式疲劳仪是给小鼠量身打造的“动感单车”,转棒加速旋转,小鼠要想不掉下去,前爪得牢牢抓住转棒,后腿还得跟上快速旋转的节奏,只有那些能在转棒上坚持110秒以上不落地的小鼠,才算拿到了第一张“晋级卡”。
过了体能关,小鼠将面对更难的“抗晕挑战”。二维小鼠旋转仪相当于人类航天员“转椅训练”的迷你版,小鼠进入离心管,机器启动带着小鼠“天旋地转”——躺着转、竖着转、顺时针转、逆时针转。而且时间不断增加,从每次30秒到最后2分钟,帮小鼠提前适应“太空晕车”。
小鼠从旋转仪里出来,就得立刻挑战走平衡木保持身体平稳,不能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光有体能、抗晕还不够
心态和智商也得拉满
科研人员把小鼠长时间头朝下吊起来,让它体会痛苦。要是它直接躺平、不挣扎,说明心态容易“崩”,到了太空可能连找食物的动力都没有。只有拼命扭动、敢反抗的“乐天派”才能继续往前走。
接着是“勇闯迷宫”,到了空间站,小鼠是飘在空中的。“路痴”小鼠连“粮仓”都找不到,存活就是大问题,所以空间识别能力必须过关。小鼠还得先在幽闭狭小的饲养笼里住一阵,提前适应“紧凑户型”,受不了的也会被淘汰。
小鼠上天不是为了玩,它们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85%,它们的重任是要替人类“探路”。这些小鼠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小白鼠,而是近交系小黑鼠,小鼠之间生理差异特别小,实验数据能精准反映太空的微重力、辐射对生物的影响。
未来有一天,如果我们坐着飞船迈向星辰大海,永远别忘了:曾经有一群体重只有几十克的“先行者”,用自己的一切帮我们把脚步迈向了更远的宇宙。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