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何 钰
当前,正值春节前物流运输高峰期。在公路数字货运平台福佑卡车的电子屏上,一张张订单、一辆辆货车,织成了节前覆盖全国的金色公路运输物流网络,新订单不停弹出来。“刚弹出的这个订单,是从苏州运往武汉,里程数为771公里,需求为9.6米厢式车。”福佑卡车技术人员说,系统接到订单后,要经过算法和AI技术分析,然后分配给平台上的司机。从接单到签收,我们会进行实时监控。
“福佑大脑”,是福佑卡车基于AI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智慧中台。有了“福佑大脑”,福佑卡车就能够在交易全流程中实现智能定价、智能分单、智能服务,以及对运单与运力实现精准预测、最优匹配。不仅如此,这个大脑,还能结合路线、天气、车型等多因素进行实时定价,将拥有不同承运经验的运力,输出为稳定、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有了这个大脑后,平台货运准时率达到95%以上,车辆空驶率由行业平均值45%大幅降至6.6%。公路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并大幅降低了运输车辆空驶率、异常发生率和物流承运成本。
福佑卡车CEO单丹丹认为,随着生产制造业逐渐地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等趋势,传统的粗放型物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差异化的运输需求,柔性高效的供应链正成为实体业刚需,由此带动整车运输行业也发生相应变化,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底座是数字技术。聚焦核心技术攻关,福佑卡车与腾讯在2023年10月围绕共创首个数字货运大模型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公路运输场景有着多元性、复杂化的特性,为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较大空间,关键在于产品的易用性和稳定性。依托福佑卡车的全链条大数据和运营场景的训练,货运大模型将有效提升货运服务的效率和体验。”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表示。
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福佑卡车也在加强与高校的技术研发合作。2023年11月,福佑卡车与南京大学成立智慧物流校企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推动大模型等技术在干线物流场景的应用落地。据悉,大模型OCR已在去年11月应用于单据和证照审核环节,综合识别准确率提升到了95%以上。
目前,福佑卡车正将全链路数字货运解决方案向外延伸,拓展多元垂直行业客户,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赛道,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