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本普及以后,5G-A(5G-Advanced)成为业界研究探索与前进的下一个方向,这也意味着5G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期间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反响与突破呢?
文 | 季生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2023年“517”国际电信日期间,北京地区首个5G-A(5G-Advanced)实验基站在昌平区的国际信息港建设开通;
2023年11月,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在北京丽泽SOHO完成了全球首个“LampSite X”5G-A室内分布方案的验证;
2023年12月,华为公司与山东移动公司合作,在青岛、威海完成了5G-A三载波聚合试点验证,标志着山东移动已具备5G-A技术能力;深圳移动5G-A RedCap助力深圳“全城全网,先锋物联”创新发布会圆满举行;浙江移动联合华为、中芯通讯等公司在杭州建成全球首条5G-A万兆网络示范路线;上海预计在2026年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覆盖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2023年,5G-A成功走出实验室,真正实现了商业化方案落地,今年将迎来加速布局阶段,届时将带动新场景需求的爆发。
5G-A又称5.5G,作为5G网络的演进与增强版,不只是在连接速率时延、定位精度方面做出优化,还在数字化经济发展、新场景需求探索、6G平台技术试验等方面提供基础支撑。
5G-A比5G提升近10倍
2019年6月工信部首次发放5G商用牌照,至今,5G网络已经发展近5个年头,在此期间,国内5G建设始终维持高速发展势头,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已建成5G基站328.2万座,较2022年底增幅高达42%,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5%,5G基站总量占全球5G基站总量六成以上,可以说,中国在5G建设方面的布局“遥遥领先”于全球水平。
在国内,5G网络覆盖了所有的地级市、县城等区域,与日常经济活动、人们生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不过,随着新场景探索的深入,尤其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数字经济井喷式发展。
在此背景下,5G网络的挑战开始从最初的覆盖率转向更高的技术需求上,根据“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专家的预测,6G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换言之,新一代通信技术来临之前,5G将继续承担当下通信网络的重担,不得不继续完善与增强。
而为了适配当前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经济,5G-A成为了短期通信技术发展的共识,自2021年4月确认标准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已经具备了商用基础。
与5G网络相比,5G-A又具备哪方面的优势呢?
从连接速率来看,5G-A的下载速度提升至10Gbps以上,上行速率也来到了千兆级别,与初期5G网络相比,速率提升了近10倍;从蜂窝物联与网络确定性上看,5G-A支持全场景千亿级物联网连接、支持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的定位等。
作为通向6G的衔接者,5G-A为MR(混合现实)、全息交互、万物互联等领域提供支持的同时,对6G部分关键技术进行提前验证,为6G技术发展提供丰富的储备经验。更为关键的是,5G-A不需要推倒前期5G基建设施,而是在该基础上直接可以实现轻量化升级,兼具效率与经济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5G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大规模的普及,但是部分地区网络稳定性、规模设备接入、低时延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5G-A作为5G技术补充,需要做的就是修正与加强,当然这也只是最基本的技术需求,最主要的还是5G-A为新场景发展与落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G-A与新场景业态
5G-A商业化落地使得全球5G发展步入新阶段,今年作为5G-A规模化应用的第一年,那么,5G-A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新场景、新业态呢?根据IMT-2020(5G)推进组在《5G-Advanced场景需求与关键技术》上的表述,5G-A将面向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和天地一体六大应用场景,从网络、终端、云等端到端的关键方面进一步演进,构建数字、智慧、绿色低碳社会的基础设施。(图1)
具体观察如下:
场景一:沉浸实时交互。用户不再局限二维视觉体验,而是沉浸在XR①等新应用带来超现实交互式虚拟数字世界——“元宇宙”,即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了深度融合,而XR作为入口载体,其背后需要5G-A提供高速率与可靠性、泛连接、低时延等技术支持。
场景二:智能上行。智慧安防、智慧工厂、自动驾驶以及专业视频媒体等应用生态的繁荣发展,对上行超带宽的速率需求达到百兆、甚至是千兆级别,技术上5G-A的上行速率从百兆提升至千兆,匹配上述场景的需求。
场景三:工业互联。机器视觉、远程自动遥控、自动化巡检等众多运用,无一不考验通信网络上行大宽带、确定性低时延、低功耗高精度定位、海量无源物联、高精度授时等多维度能力,实现相应能力的突破,才能从“制造”转向“智造”。
场景四:通感一体。现阶段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是低空监管与智慧交通。低空监管方面,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次“面向低空智联网的5G-A无人机可信接入”技术验证,全面验证了无人机标识识别、鉴权、管理等核心能力;智慧交通方面,包括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如成都测试道路上5G-A基站可精准识别车辆行驶车道、行驶速率、车辆大小等关键信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面也在持续验证。
场景五:千亿物联。5G-A轻量化终端技术能够匹配中高速物联网应用的低功耗、低成本,如应用在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电网等场景,满足海量低成本物联网5G终端的信息处理需求以及不同终端之间的共存问题。
场景六:空天地一体。近期,手机直连卫星受到广泛关注,卫星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融合,集中在单一普通设备中,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而空天地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的产业链融合,实现规模效应,也大大扩展移动通信的业务类型和覆盖形式。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5G-A技术迭代下,新场景应用将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千行百业中。正如IMT-2020(5G)推进组所言,5G-A将围绕“万兆泛在体验,千亿智慧联接,超能绿色业态”的愿景,深化实践“5G改变社会”的目标。
① 由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所有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和人机交互,包含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