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中科院1区TOP期刊 Ecological Indicators 被曝出严重论文工厂事件。
期刊概况
【ISSN】:1470-160X
【检索数据库】:SCIE
【中科院分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Top
【IF(2024)】:7.4
【年发文量】:约1522篇
主要体现在下面这两篇文章,被 网友戏称为“俄罗斯方块”与“二维码”。
上述第1篇文章标题显示的研究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但正文提及“湄公河”42次,并在结果部分用大篇幅展示了湄公河流域的研究图片。此外,该论文还存在多处明显问题,典型的例如下图:
第2篇则疑似为AI生成,例如下图:
一夜之间,有越来越多网友在后台分享了他们发现的问题——原来这不仅仅是AI生成论文那么简单!
“二维码”论文被爆是缝合 Ecological Indicators 于202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研究了基于SolVES模型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与转移。
两篇论文的部分对比
结果一目了然,就不一一对比了。看到原版论文的那一刻我突然释怀了——这根本不是正常人能画出来的傻图。
再爆猛料
然而,Ecological Indicators 的问题论文远比我们想象得离谱。下面这篇问题论文已经严重损害国家形象。
2025年9月最新刊出的问题论文
这篇文章显示其 一作是河海大学的学者,研究题目为中国森林恢复与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保护成果的区域案例洞察。
文中不仅全国图幅的地图有问题,分省份绘制的地图也存在重大错误。
错误绘制和标注省份
地理标注完全混乱
这些图片不可能达到任何杂志的出版标准,竟然就这样顺利上线了。
完全错误的地图和混乱的标注
除了本文展示的论文,还有多篇问题论文存在,甚至包括其他期刊,这里暂不展开。
由 Elsevier出版社发行的 Ecological Indicators,近年来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风头正劲:今年不仅力压诸多老牌期刊跻身 中科院1区Top行列, 年发文量更攀升至1500多篇,官网显示的 “仅1天初审”高效流程,让它成为众多科研人眼中的 “毕业神刊”,承载着不少人对学术成果发表的期待。
作为领域内的顶尖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的成果本应是科研可信度与创新性的标杆。然而近期集中爆出的问题论文,却将其推向舆论风口。这些论文与“论文工厂” 的典型操作高度吻合:从数据造假、图片不当重复,到AI生成粗糙内容,更出现错误标注国家版图的严重问题,每一项都触碰着学术诚信的红线,与期刊的Top定位形成刺眼反差。
这场愈演愈烈的论文工厂事件,不仅让Ecological Indicators 的声誉遭受重创,更像一面放大镜,折射出当前学术生态在 “唯论文” 评价体系下的深层困境:当期刊追求发文量与审稿效率、科研人渴求顶刊背书的需求交织,若缺乏足够严格的审核把关,便可能给论文工厂留下可乘之机,进而引发系统性的信任危机。
如今,外界纷纷担忧:Ecological Indicators 是否会重蹈 “总环” (Total Environmental Science曾因论文工厂问题被关注)的覆辙,不过这仍有待后续观察与官方回应。科研贵在求真,学术诚信是生命线,唯有守住“真研究”底线,顶刊才能真正推动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