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侦探是如何凭借一枚小小的指纹锁定嫌疑人的?近日,在曹杨“童心悦享”少儿阅读新空间内,一场名为“指纹科学大冒险”的趣味科普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揭开了指纹背后隐藏的科学密码。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警察叔叔能在犯罪现场找到凶手留下的‘秘密线索’?”活动伊始,科普讲师徐雨轩以一个充满悬念的生活化问题迅速点燃了全场气氛。小参与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脚印!”“头发!”“掉在地上的东西!”稚嫩而热烈的讨论瞬间让活动室充满了探索的氛围。
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紧接着,大屏幕上播放起《名侦探柯南》中利用指纹破案的经典动画片段。当看到柯南细致提取指纹专业比对的紧张情节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剧情牵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生动的影视片段成功地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逻辑与发现的科学情境。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身份密码’。”趁着孩子们兴趣正浓,徐老师顺势开启了“科学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指纹的特性和唯一性。她还结合手机指纹解锁、校园指纹考勤等生活实例,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现场的小朋友王卡琪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科普形式,十分兴奋,“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指纹是有很多形状的,比如里面有一个小圈圈的是斗型,还有双斗型、内双斗型。”
学生将自己的指纹印在纸上观察形状
讲解完原理,最令人期待的动手实践环节正式开始。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孩子们两人一组,亲手操作起来:小心翼翼地在指腹蘸上印泥,均匀按压在卡片上,再用精细的小刷子轻扫专用粉末……当原本模糊的指纹印记逐渐显现出清晰、独特的纹路时,活动室里爆发出阵阵成功的欢呼。“快看!我的指纹出来啦,好清楚!”“我的指纹是螺旋形的,像小漩涡!”孩子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比较、分享喜悦,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徐老师观察着孩子们投入的操作,颇感欣慰,“当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让指纹显现时,那种惊喜和成就感是课堂上无法替代的。科普活动就是要让抽象的知识‘活’起来,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动手操作
据悉,本次“指纹科学大冒险”活动是曹杨“童心悦享”少儿阅读新空间系列科普活动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科普+实践”的趣味模式,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中,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记者:胡文怡
编辑:姜天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