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I带进数据:Oracle的AI转型逻辑
创始人
2025-11-11 21:01:14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从消费领域迅速涌向企业世界,几乎所有厂商都在谈“AI化”。然而,真正的挑战并不是AI能做什么,而是企业如何让AI真正落地、持续创造价值。Oracle在近期的媒体沟通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把AI带进数据。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在回顾两周前的Oracle AI World 2025大会时,用一句话概括了这场变革:“AI changes everything。”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对技术演进方向的判断。在他看来,Oracle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公司拥有两位年轻的全球CEO,推动企业向AI原生架构全面迈进;与此同时,新的产品如Oracle AI Database 26ai与AI Data Platform,正在定义企业如何真正让AI落地。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

吴承杨用了一个极富象征的比喻:数据之于企业,就像血液之于人体。它流动在每一个“器官”和“毛细血管”中,承载着业务运行的全部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出血”或“堵塞”,整个组织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而如今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虽然在谈AI,却是把AI“输在体外”——做成一个独立的项目,而不是让它融入血液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95%的生成式AI投资几乎没有为企业带来回报。根本原因就在于AI被孤立在数据体系之外。Oracle希望改变这一点:如果数据是血液,那么除了红细胞和白细胞,还应该有 “AI细胞” 。这种 “AI细胞” 能随着数据自然流动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使AI的智能能力内嵌于业务之中,而不是额外添加的功能。

“Oracle对AI的理解,是把AI带进Data。”吴承杨强调,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让AI成为企业系统的内生能力——它存在于基础架构层、数据层与应用层的每一个环节。当数据流动到哪里,AI的能力就随之到哪里。这种多层嵌入式结构,使AI不再是独立模块,而成为支撑企业全域智能化的底层能力。

这正是Oracle想要传递的信息:AI不是项目,而是能力。“把它视为企业能力体系中的一个内置要素——一种像安全性、隐私性、可扩展性那样的底层能力。”吴承杨强调,企业不需要为引入AI而重建系统,也不会破坏既有的合规性与安全性;AI被嵌入到数据流的每个环节,与传统能力共同作用。

从基础设施到智能体:OCI的AI底座

Oracle在AI时代重新定义了其云基础设施的定位。Oracle中国区云工程部总经理窦杰表示,OCI(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核心价值在于“三高”:高性能、高安全性和高费效比。不同于在传统架构上不断叠加新功能的思路,OCI从零开始构建,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从设计阶段就以“性能更强、成本更低、安全更高”为目标,成为Oracle云战略中最具差异化的底座。

随着AI工作负载的爆发,OCI正在成为Oracle AI战略的关键支点。在今年的AI World上,Oracle推出了Zettascale10集群,这一新一代超算级基础架构支持多达80万个GPU的集群,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AI训练集群之一,为企业级AI提供了算力基石。

围绕AI应用的落地,OCI本次发布重点聚焦四个方向。首先是Acceleron方案——它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多平面网络架构”,在保证隔离与安全的同时,将GPU网络层变为直接交换结构,实现主机加速、交换加速与网络去中介化,显著提升吞吐与容错能力。

其次是Dedicated Region 25,面向对安全与合规要求极高的客户,提供“私有云即服务”的部署模式。企业可在自有数据中心内部构建统一界面、统一管理的专属云区域,实现合规与灵活性的平衡。

然后是多云战略。Oracle在全球云厂商中率先提出开放多云架构,不仅让自家数据库可在不同云环境中无缝运行,还成为唯一一家在跨云场景中不收取出向流量费用的云服务商。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多云使用成本,也让客户可以自由组合最佳云服务。

最后是AI。Oracle在底层AI基础设施迭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大语言模型与智能体(Agentic)平台,提供“一站式AI体验”。客户可以在OCI上直接访问包括Gemini、Grok、LLaMA等多种主流模型,从算力到模型到应用实现全流程支持。

据了解,OCI的全球布局正在快速扩张,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区域节点,既包括公有云、政府云、主权云,也涵盖合作伙伴运营的Alloy云及特定客户专属区域。这种多层次的布局让OCI能够真正做到“客户所需,无处不在”,满足企业在不同国家、行业和合规框架下的多样化部署需求。

在全球布局方面,Oracle的云基础设施正在形成一个覆盖更广、结构更灵活的网络。除了传统的北美、南美和欧洲市场外,Oracle在中东地区进行了重点布局,这与近年来大量中国企业将业务与算力需求“出海”至中东的趋势高度契合,形成了天然的区位优势。

通过全球化布局、性能突破与生态融合,Oracle正在让AI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成为贯穿算力、平台与智能体应用的完整体系。这种融合式的战略,使得企业能够在任意地点、任意云上,以更高效、更安全、更灵活的方式释放AI潜能。

Oracle AI Database 26ai:让AI成为数据的一部分

在Oracle的体系中,数据库始终是核心资产。作为此次Oracle AI World上最受关注的发布重点之一,全新的 Oracle AI Database 26ai 标志着Oracle数据库正式进入“AI原生”阶段。

与以往不同,26ai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版本升级,而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工程部总经理嵇小峰特别强调,这并不是简单地把“23ai”改个名字,也不是为了追逐AI热点而推出的新版本。实际上,用户只需在现有系统上打上10月发布的补丁,数据库就会自动“转变”为26ai,无需重新安装或担心兼容性问题。这种“无缝转变”的设计,体现了Oracle在企业级环境中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极高重视。

从技术架构上看,Oracle AI Database 26ai实现了AI与数据的深度融合。它不再只是一个“数据持久化存储”系统,而是进化为能够自主运行智能逻辑的核心平台。数据库内部新增了 Select AI Agent 框架,这是一个运行在数据库内部的智能体系统,支持反应式架构,让数据库本身具备了自主决策与智能响应的能力。换言之,AI不再依附于外部中间层或应用端,而是“住进了数据库”。

同时,Oracle还推出了 Private Agent Factory 功能,帮助企业在私有环境中构建和部署AI Agent。通过这一机制,企业可以将AI模型封装为容器,在本地或专属云环境中运行,无需连接公有云即可完成训练与推理。这对于金融、政府、能源等对数据安全与合规要求极高的行业尤为重要。

随着企业AI化进程的加速,数据库已不再只是“存数据”的地方,而正在成为“生智能”的中枢。Oracle AI Database 26ai正是在这一趋势下,为企业提供从底层智能化到安全合规落地的完整路径。

Oracle在AI时代对企业应用开发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塑。从今年7月发布的MCP Server开始,Oracle就在推动一个以智能驱动为核心的新开发体系,它覆盖了从数据建模、标注、加载到AI优化的全链路能力,让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构建AI原生应用。

在这一体系中,数据意图 (Data Intent) 的概念尤为关键。传统的大模型往往无法识别企业内部的专业术语或业务逻辑,例如供应链、订单、薪资等信息,而Oracle提出的 Data Annotation功能,为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与多数厂商以“注释” 形式记录信息不同,Oracle采用结构化的键值对方式,类似JSON结构,将标注信息集中存放在数据库字典中。这意味着,开发者在调用模型时,可以直接告诉系统哪张表对应订单、哪个字段代表员工工资,让AI在企业内部语境下更精准地理解数据。

对于已有系统,Oracle也提供了 AI Enrichment 功能,可自动为存量数据库生成Annotation标注。系统会基于现有Schema定义自动采样并生成标注,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从传统数据库到AI数据库的转化。这使得过去需要人工处理的标注工作,变成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过程。

在数据流处理上,Oracle还让ETL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从数据加载到AI优化都能一站式完成。例如,在构建RAG应用时,Oracle系统可自动测试并推荐最佳参数,如Chunk大小、Temperature值等,从而让模型在准确性与生成能力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这种内置优化机制,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AI应用开发中的门槛。

另一方面,面对客户复杂的多源数据环境,Oracle也在积极拥抱开放标准。嵇小峰表示,Oracle现已全面支持 Apache Iceberg,这一开源表格格式可作为跨系统的数据目录,帮助用户访问分散在不同湖仓和数据库中的数据。无论企业的数据存放在Databricks、Snowflake还是Oracle数据库中,AI功能都可以通过Iceberg实现无缝访问与整合。

这些能力最终汇聚在Oracle新发布的 AI Data Platform 上——一个面向AI时代的数据基础平台。它基于开放式湖仓一体化架构,支持数据整合、访问与共享。企业既可将部分数据迁移到Oracle环境中,也可通过开放接口直接访问外部数据库。平台同时集成了大语言模型与主流开源框架,如Spark、Flink等,为企业提供灵活的AI开发环境。

在开发工具层面,Oracle还推出了一个AI Data Platform workbench平台,为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AI开发者提供可视化、工作流管理与对话式交互等功能。借助这一工具,用户可以以更自然的方式探索数据、测试模型或构建智能体应用,让AI真正融入日常业务开发过程。

“Oracle希望通过AI Database与AI Data Platform的结合,让企业从管理数据转向让数据自己产生智能,实现从传统信息化到智能化的根本跃迁。”嵇小峰说。

从开放到共创

媒体沟通会的另一个亮点,是Dify的加入。作为开源AI基础设施的代表,Dify创始人兼CEO张路宇形容与Oracle的合作是“一场跨代共创”。

Dify成立仅两年,便在GitHub上获得近12万星标,进入全球开源项目Top 50。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开放平台连接模型、数据、工具与人,通过可视化Workflow实现“神经符号AI”,让企业用户无需复杂编程即可构建端到端的智能Agent。

“我们希望让企业不再为技术选型焦虑。选择Dify,就意味着选择一个开源、中立、长期稳固的AI基础设施。” 张路宇表示,此次合作中,Dify产品将上架Oracle Cloud Marketplace,可在OCI上快速部署;26ai的结构化与向量数据均与Dify引擎完美兼容;同时,Dify还将支持Oracle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实现与PaaS服务的深度连接。

嵇小峰也补充说:“Dify和Oracle结合后,企业在AI编排上效率提升显著。以前一个复杂流程要二十多个节点,现在四五个节点就能完成。”他举例称,华东、华南多家制造业客户正通过Dify + Oracle数据库实现快速落地,从项目开发到应用上线的时间缩短超过一半。

毫无疑问,这种开放共创的合作,是AI时代的必然。“AI时代讲的是能力的整合。Oracle做的是血液系统,Dify提供神经系统,连在一起,企业就能动起来。”

写在最后

无论是AI Database 26ai、AI Data Platform,还是OCI的多层AI架构,Oracle的战略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AI不再是一个独立项目,而是一种底层能力。

“AI for Data”与“Data for AI”的差别,恰恰在这里。前者是内生智能,后者是外部实验。“Oracle希望让AI成为企业的一种隐形基础设施,像数据库、网络一样存在。”吴承杨如是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卓系统换屏保怎么换,轻松自定... 手机屏幕保护模式,这个小小的功能,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你的个性哦!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换屏保这件...
火影忍者所需安卓系统,解锁系统... 动漫迷们,你是否曾为《火影忍者》中那些精彩的忍术和热血的战斗而热血沸腾?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tizen智能电视系统和安卓,... 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曾好奇过,家里的智能电视系统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T...
苹果系统怎么装安卓插件,轻松实... 你有没有想过,在苹果系统上也能玩安卓插件?是的,你没听错,就是那个我们平时只能在安卓手机上使用的插件...
君越怎么安装安卓系统,君越汽车... 你有没有想过给你的君越装个安卓系统,让它变得更加智能和好玩呢?想象你的车不仅能导航,还能刷抖音、看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