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邮电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十五五”规划建议中8次提及“人工智能”,涉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5300家,培育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智能制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建成3.5万多家基础级、7000多家先进级、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推动工艺、装备、软件集成创新。内容创作、视觉设计、编程辅助、知识问答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涌现。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产品加速普及,人形机器人实现向“跑起来”“用起来”的跨越,人机协同已成趋势。
当前,全面实施“人工智能+”的号角已经吹响,信息通信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实际应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高水平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信息通信业要厚植“根技术”,持续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集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资源优势,持续攻关高端芯片、高速互联、世界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原始创新占比。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能力,鼓励多模态、跨领域大模型协同创新,深挖高质量数据资源,推进开源生态培育,做好“算网协同”“模数共振”“软硬互促”能力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逐步深入现实场景、解决复杂问题,实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深化实数融合,挺进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信息通信业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扎实推进实数融合,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抢先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化、产业化,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全方位变革创新范式、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以大带小”、示范带头辐射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参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应用导向,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新形态。
统筹发展和安全,织牢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防护网”。“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之一。“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人工智能浪潮既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信息通信业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织牢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防护网”。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强化深度合成鉴伪、算法安全防护、训练数据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提升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监测,严格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规定。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企业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防范能力,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经验和应用能力“走出去”,为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向善贡献中国智慧。
人工智能不是单纯的技术变量,也非短期的科技竞争,而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力量。站在“十五五”的起跑线上,信息通信业既要以开放胸怀拥抱创新浪潮,也要树立底线思维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掌握主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数智底座。
(执笔: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