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标签化”现象的解法,是否能用算法解?
创始人
2025-11-13 01:41:33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金宇

图源:视觉中国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标签化”现象并不陌生。“安卓人”“普信男”“凤凰男”“外五县瑜伽裤”……不管是性别、身份,还是地域、阶层,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标签”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分类方式,而是逐渐演变为放大隔阂、伤害彼此、制造对立的符号。

公众对于此类现象的反感和厌恶由来已久,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何“标签化”的趋势非但未能得到遏制,反而在当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心理学层面上讲,“贴标签”的行为符合便捷式判断——虽然“普信男”“凤凰男”等标签太过于粗糙,但它们又确实能够把复杂对象简单化,方便一个人将认识对象“归类”。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也助推了这种趋势的蔓延和流行。因为说白了,“贴标签”的本质就是一种歧视行为,不可能得到公众的认同,但在互联网时代,许多用户躲在了一张由符号构成的“面具”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用键盘表达出了心中的恶意。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社交媒体上对于一个话题理性、客观的讨论可能没有多少人关心,而“贴标签”造成的各种争议话题却可能给平台带来可观的热度。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一直在加强监管,但许多平台仍然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徘徊不定。

然而,如果不及时遏制“贴标签”,其造成的恶果或许最终也将危及平台自身的正常运营。因为,“贴标签”的恶劣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口水仗,更在于对各种群体的“固化认识”。长此以往,广大用户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被迫站队,加入到争吵和谩骂的行列中去;要么保持沉默,从此闭嘴,不再发声。无论是哪一种选择,最终的结果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只会让平台失去更多优质的用户和内容。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光从道德层面上谴责“标签化”现象,恐怕不能解决问题。从技术上来说,标签是为算法服务的,只要算法机制还存在,我们就很难完全拒绝“标签”——就好像我们在注册每一个社交媒体的账号时,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喜爱的明星。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改变算法的评价机制入手。因为“标签化”现象最根本的缺陷,就是人只和数据连接在一起,没有能和他人形成直接的互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自信,就一定是“普信男”吗?一个人从家乡脱颖而出,就一定是“凤凰男”吗?这可能是算法提供的答案,但事实是,没有直接的交流和相处,我们又如何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打破过去单一、粗糙的评价机制——不仅每个个体都应该拥有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权利,每个个体得到的评价也应该来自于多元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在算法机制中加入更多人文色彩,也让更多人文研究者参与到算法的开发与应用中去。

科技当然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如果当下的算法机制完全屈服于工具理性的原则,那么“标签化”现象就必然会继续困扰广大用户。抛弃技术与人文之间非此即彼的思维,让算法也拥有“人文精神”,恐怕是这个算法时代人类必须进行的自我升级。平台也应该看到,没有清朗的网络空间,就不可能真正留住优质用户,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放弃了更长远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家AI数据分析创企被英伟达看... 智东西 编译 | 王欣逸 编辑 | 程茜 智东西11月14日消息,11月12日,美国AI数据分析创企...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将于 11月27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 同期...
我科研人员揭示宇宙中纤维分子云...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恒星形成与演化团组马应秀及其合作者完成的...
公认好用的云手机有哪些?流畅运... 在2025年的云手机市场中,掌派云手机凭借其丰富的功能、超高的性价比和贴心的服务,成为众多用户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