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街道梧桐山社区开展了“趣探科学·仰望星空”自然科学活动。 通讯员 林晓梅 摄
南都讯 记者林敏儿 通讯员陈素红 詹福莲 不用跑远路,在社区就能逛“微型科技馆”、做天文实验、看星空。11月8日,罗湖区东湖街道梧桐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深圳科学技术馆,在梧桐山社区共同开展了“趣探科学·仰望星空”自然科学活动。通过标准化“一平米科学角”长效布展、互动式天文实验课堂、特色化路边天文观测三大核心服务,将专业天文科普资源“搬”进社区,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触摸宇宙奥秘,感受科学魅力。
科普老师带亲子家庭制作“星空投影仪”
走进梧桐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一处崭新的“一平米科学角”格外惹眼,这是深圳科技馆为社区量身打造的标准化科普阵地,也是本次活动的“长效打卡点”。在科学角的展台上,整齐陈列着天体永动仪、八大行星模型、手动三球仪等天文主题展品,为确保科学角“长效服务”,深圳科技馆还专门对社区社工开展了线上培训,从展品讲解技巧到知识更新方法,手把手指导社工维护科学角,让这处“微型天文科普站”能长期陪伴居民。
在社区多功能室的互动式天文实验课堂上,深圳科技馆的科普老师正带着亲子家庭制作“星空投影仪”,提前搭配好专属材料包,内含盒子、星座模板、电路板、小孔贴纸、迷你手电筒及遮光内衬。亲子家庭分工协作,当通电的投影仪将“星空”投射在墙面时,孩子们纷纷凑到光斑前,7岁的乐乐拉着妈妈喊:“妈妈看!我做的北斗七星亮起来了!”课堂上,科普老师还会根据居民提问拓展内容,比如有人问“流星雨是怎么来的”,老师就用“彗星留下的‘尘埃礼物’,地球穿过时就会形成流星”这样通俗的说法解答,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易懂又好记。
梧桐山河碧道架起专业天文望远镜
当天晚上,梧桐山河碧道上的特色化路边天文观测活动,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深圳科技馆的科普团队早早架起了两台专业天文望远镜,志愿者们一边调试设备对准月亮和星星,一边向居民讲解观测注意事项,“看月球时能看到环形山,看星星要通过滤光片,才能看清它的淡蓝色!”居民们排着队有序观测,有家长忍不住惊叹:“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这么清楚地看月亮,太神奇了!”小朋友们更是围着志愿者追问不停:“老师,什么时候能看到流星?”“天王星上有外星人吗?”志愿者们耐心解答,还教大家用手机拍摄望远镜里的星空,不少居民都留下了专属“星空照片”。
此次“趣探科学·仰望星空”活动,是梧桐山社区深化“馆社联动”科普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社区活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深圳科技馆,持续维护好“一平米科学角”,让专业科普资源长期扎根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持续探索科学、仰望星空,不断激发他们对自然宇宙的好奇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