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株洲11月21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11月21日,2025无人机创新应用大会在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举办。本次大会以“低空赋能应用创新”为主题,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支持下,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深挖无人机技术与产业潜能,搭建供需交流平台,推动优秀项目精准对接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行业各界的400余位嘉宾代表参会。
华中地区无人机探测防御联合体成立(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党委书记闫为革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具体实践。他表示,中心将持续强化频谱规划、监测检测、设备监管等方面的技术支撑,服务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十五五”规划实施凝聚共识、探索新路。
大会汇聚了行业顶尖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刘尚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杨金才分别围绕农业低空技术、无人机探测与防御、“一带一路”低空经济发展等方向作主旨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视角。
会上,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曾开祥发布了92项无人机及无人机探测防御领域的优秀成果清单,凸显了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创新活力。同时,多家单位联合发布了《推广低空经济管用生态体系行动宣言》,并共同签约成立华中地区无人机探测防御联合体,标志着区域协同与产业链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无人机探测设备(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湖南在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上持续发力。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六平介绍,湖南已构建“1+13+N”通用机场网络和低空通信监视网络,打造了低空智联等三大巡检平台,落地巡检、物流、植保、文旅等多类场景,推动无人机深度融入千行百业。
株洲作为新中国首批航空工业基地,近年来将航空装备和低空经济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介绍,当地产业规模已达380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低空经济“链接力”跻身全国前列。他表示,希望以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汇聚智慧、展示成果、促进合作。
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正实现从“消费娱乐”向“产业应用”的加速转型。据《2024-2025中国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实名登记无人机达272.6万架,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比提升至40%;2025年上半年飞行量同比增长149%,无人机已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专利申请量也占全球70%以上,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本次大会同步设置了供需对接与成果展示环节,5家企业进行了探测防御动态演示,25家单位展示了最新技术应用成果。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株洲构建完备的低空产业链,助力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与通航产业高地,为我国低空经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