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5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近日,首颗空间生物医学实验立方星“逸仙-B星”研制工作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动。
据了解,“逸仙-B星”拟于2025年上半年发射入轨,重点开展片上实验室(LoC)在轨智能实验微重力下的细胞生长与分化等多项任务的飞行验证。
“逸仙-B星”将专注于长期载人探测任务中对细胞行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研究需求,开展多项失重情况下的生物医学实验,将有助于揭示长期失重状态下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未来空间任务中的健康保障提供有力支持。研究成果还将推动中山大学在空间医学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重要贡献,并助力国家未来太空任务中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
“逸仙-B星”的科学实验用户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联合先进制造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组建的跨领域医工融合研发团队。今年8月21日,“逸仙B星”已顺利完成方案设计评审。
10月19日,在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学校部分职能部门领导、航空航天学院党政班子、师生、校友代表共同见证下,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代表联合项目组宣布:“逸仙B星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吴京洪表示,在中山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逸仙-B星”的启动研制意义非凡。这是学校打造微重力环境下生命科学研究与协同创新平台的重大突破,为附属医院深入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生物系统反应提供了全新环境,也为探索微重力对人体生理、细胞机制及组织器官功能的深层次影响提供了新的契机。
据介绍,“逸仙-B星”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在医工交叉融合领域的研究水平,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新兴生产力的形成,为我国服务和融入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未来,中山大学将以“逸仙-B星”为基础,创建空间微重力医学联合研究中心,研制适应太空环境的生物医学实验设备,构建多种类型的常态化空间生物医学实验平台,聚焦微重力对细胞和组织的生物学反应影响、太空环境下生物群体适应机制等前沿难题,推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前沿的原创性成果,培养具备医工融合交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文、图|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