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温夏炽每见隐于秋肃冬严,在这个清冷的日子里,“行业承压”的怨言司空见惯,但新动能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
广州车展前夕,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在羊城晒出了“最强朋友圈”,一众整车企业高管齐聚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身旁——从自主品牌,到合资公司,以及新近成立的启境与奕境,堪称高朋满座。
但这并不只是一次汽车江湖的人情往来,海报展板上的“100+万辆”大字,宣告技术普惠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汽车行业。
从30万到100万,华为乾崑仅用了十个月时间,这一增速在全球智能驾驶方案商用史上堪称奇迹。
与此同时,技术在行业与用户中的口碑也愈加被实测所印证。近日,太平洋横评联合同济大学针对市面热门车型开展智驾横测,以 “直播 + 视频” 的形式产出评测内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 4 款车型表现出众。
在更为宏观的维度,汽车产业的成熟,取决于技术的成熟。智能化技术的成熟,以不分电车油车自主合资的普适为标志。
随着靳玉志宣布ADS Pro的蓄势待发,以及城区领航辅助技术将推广到15万元级车型,“新增长点”将再次扮演撬动汽车行业的杠杆,促进民族产业在崛起的道路上提速前行。
百万辆:既是成果,也是基础
制造业向来以规模化为目标和路径。当汽车选择智能化为必然的转型方向,那么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的市场规模与份额,也就被赋予了非同凡响的意义。
根据汽车公社统计汽车上险数,2025年1~9月份,搭载城区领航辅助技术的新车销量达到162.8万辆(不同于出货量,含选装,不含未开放完整FSD的特斯拉,不含记忆领航/通勤领航)。
按照供应商口径统计,华为乾崑智驾以45.2万辆独占27.8%份额;部分月份甚至达到三分之一市占率,每卖出3辆搭载城区领航辅助技术的新车,就有1辆采用华为乾崑智驾。
倘若将统计范围锁定在主要车款指导价35万元以上豪华车,那么今年1-9月搭载城区领航辅助的新车销量为49.1万辆。
其中华为乾崑智驾以25.9万辆的销量和52.7%的份额拔得头筹,每卖出2辆搭载城区领航辅助技术的豪华车,就有1辆采用华为乾崑智驾。华为鸿蒙智行以及阿维塔、岚图等乾崑智驾的客户以高端产品为主。
再按照华为乾崑内部统计数据,10月份单月,搭载乾崑智驾新车销量突破10万辆新高。截止到10月底,里程数、车位到车位次数、泊车辅助次数各项使用数据均为国内第一。
2024年4月24日,华为乾崑以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的身份发布,以智能驾驶为核心,产品包括乾崑ADS智驾系统、乾崑iDVP 2.0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乾崑车控模组、XMOTION 2.0车身运动协同控制系统、乾崑智能车云服务3.0及鸿蒙座舱等十大新品。同年10月,华为智能驾驶用户累计达到30万辆,而到今年8月,这个数字飙升到100万辆,用时仅10个月。
就在刚刚举办的乾崑生态大会上,华为乾崑宣布已和14家车企达成合作,已有33款量产车型上市。
为何华为乾崑市场份额能如此独树一帜?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与青睐?
首先,是华为乾崑智驾通过ADS 4等技术,在用户日常应用中广受好评、口碑奠基,同时在权威机构评测中,成绩经常拔得头筹。
日前,太平洋汽车推出智能辅助驾驶的直播评测,避免剪辑作假,测试标准更贴近用户日常使用的场景。焦点从“硬件堆砌”向 “场景通关能力” 的转移,搭载华为乾崑4车集体高分表现,是其 “真实用户使用场景定义能力” 对传统“参数定义能力”的一次胜利。
而这样的评测结果,与众多车主分享的日常,形成了相互印证。
其次,产业马太效应明显,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出货量正在加速增长,份额向头部集中。
就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曾经500多个新能源品牌林立,后来大量被淘汰,只剩头部。智能化也是类似,两年来,禾多、纵目科技等供应商偃旗息鼓。该趋势也意味着,未来整车企业选择智能化供应商,考虑到稳定性,会更倾向于头部企业。
第三,技术与份额相互促进。
一方面,技术的先进性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订单。华为乾崑智驾推出WEWA世界模型,以及新固态激光雷达,使得ADS 4性能出众。而Momenta、蔚小理、千里科技等也在升级技术。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是一场“数据+体验”双轮驱动的马拉松:销量越大,数据越多,体验越好;体验越好,销量越大,数据越多,形成“飞轮效应”。数据积累为体验优化提供燃料,体验优化又反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最终推动用户体验进入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这意味着,华为乾崑智驾将在百万辆基础上,再度开启提速发展的新通道。
从创新破界到普惠无界
倘若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在乾崑品牌发布之前,更多地是以一种“智能化技术破壁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汽车行业,那么时至今日,华为乾崑智驾更扮演着先进智能化技术普及者的角色,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华为乾崑智驾正打破汽车产业的多重边界:动力形式、价格区间、国界品牌。在乾崑生态中,电动车与燃油车、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都能共享先进的智能驾驶体验。
乾崑智驾已覆盖主流价格带到百万级全价位车型,从深蓝L07乾崑ADS SE版、尚界H5等15万元左右车型,到40-60万元级的问界M8、问界M9,乃至百万元级的尊界S800,实现了真正的“科技平权”。
如果按国别系别来看,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也打破了“界线”。自鸿蒙智行的“五界”至阿维塔、深蓝、岚图、猛士,以及奥迪、广汽传祺、方程豹,既有新势力,也有传统品牌,既有自主车企,也有合资公司。
华为乾崑与奥迪的合作,首次以双激光雷达方案在燃油车上实现城区领航辅助,终结了“油车能否实现智能驾驶”的疑问。除了智能辅助驾驶,东风日产天籁、广汽丰田铂智7都已经搭载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鸿蒙座舱,这使得鸿蒙座舱车型累计规模达到134万辆之多。
但华为乾崑的雄心远不止于此。
都说城区领航辅助,是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的“巅峰”,华为乾崑自然要大力普及。
11月20日晚的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靳玉志宣布,搭载首款量产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传感器的ADS Pro将支持城区领航辅助NCA。
Limera即使与业界主流的120多线激光雷达相比,对30cm小目标的检出距离最多领先43%;在绝大部分的测试场景中,与业界的搭载激光雷达车型相比,安全也是越级领先。
“华为乾崑正式将具备城区NCA功能的高阶智驾下沉到15万级车型上,明年预计将有20多款车搭载。”靳玉志的话语仔细推敲下来,其意义非同小可。原先15万元级车几乎都只搭载了高速领航辅助或者城区记忆领航辅助,ADS Pro将真正普及城区领航辅助功能。
除了横向拓展,华为乾崑的朋友圈也在垂向拓深,最新拓界来自于“境”系列。
如果说,在奕境CEO汪俊君的讲述里,该品牌是以华为与东风十五年合作沉淀为基础,以奕派、岚图、猛士等品牌的深度牵手为势头;那么启境则是在广汽向往系列之后,从细分市场等角度进行精准打击,正如CEO刘嘉铭提出的“要打造最美猎装轿跑”。
标志着华为乾崑正构建起全价位、全动力车型的谱系。通过这些合作,华为乾崑不仅输出技术,更参与定义汽车产品的内核,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更快进阶。
技术为骨,生态为肌
“买车不一定按油车电车、自主合资分,”有朋友这样调侃,“要买就买华为乾崑车。”
究其本质,在于华为乾崑兼容了技术先进性与可靠性,叠加生态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能够提供车企客户和消费者用户更为宽泛、更为值得依赖的选择。
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业界一直存在纯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两条路径的争论。华为乾崑智驾从诞生之初就选择了后一条路,坚持“不赌单一路线,只为安全冗余”的技术哲学。
2025年4月发布的乾崑智驾ADS 4,采用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的WEWA架构,通过云端生成高质量难例场景数据训练模型,实现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70%。
华为的WEWA架构核心优势在于其云端世界引擎能生成百万级虚拟难例,密度是真实世界的1000倍。
这种“以AI训练AI”的模式,相当于让系统在“平行宇宙”中经历无数次生死考验,解决了行业极端场景数据匮乏的痛点。
靳玉志曾强调:“无论是车企还是华为乾崑,都要把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safety first’作为华为乾崑的质量文化,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是把安全放在最高的等级。”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使得华为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更倾向于安全冗余。
截至10月底,华为乾崑ADS累计辅助驾驶里程数58.1亿公里,位居国内第一;累计车位到车位使用次数2000万次,位居国内第一;累计辅助泊车次数3.5亿次,位居国内第一;累计为用户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达到318万次;月辅助驾驶活跃用户比例95.2%,位居国内第一。
在这些光鲜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华为乾崑的大力投入:云端算力提升到45 EFLOPS,国内第一;高质量训练里程达到10亿公里;模型迭代速度加速到4天/次;乾崑智驾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00亿元,仅2024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投入就超100亿元。
对于车企而言,选择华为乾崑意味着可以快速降低研发成本、抢占市场先机。在智能驾驶功能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关键因素的今天,时间窗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态重塑则是华为乾崑的另一重突进方向。就在本次乾崑生态大会上,靳玉志发布了“10分钟乾崑智驾生活圈”,描绘出这样的场景:开车出门,10分钟内找到车位、完成充电、预约洗车,不用下车就能搞定。
借由科拓股份、星星充电、途虎养车等合作伙伴的协作赋能,这一生活圈正从概念走向落地。华为与科拓股份合作,实现20万个停车场无感缴费。与星星充电联合打造的“车桩云”方案,能让车辆自动泊入、插枪充电,实现车辆自服务。
以技术为骨,生态为肌,从车载系统到车外生态,从技术赋能到行业重塑,华为乾崑正在做的,是让技术普惠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进而惠及更多消费者用户。
而中国汽车工业的进阶之路,便在智能化技术普及的浪潮里奏响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