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的
赛罕实践赋能营商环境再升级
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下,赛罕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以“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为突破口,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将技术创新与流程优化深度融合,通过线上流转提效、AI助手赋能、数据整合减负三大举措,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快办、好办、优办”转型,为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线上政务体系,数据助力服务升级
赛罕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为指引,将线上流转作为核心支撑,打破部门壁垒与地域限制。对照国务院、自治区2022年以来推出的5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已实现44个事项线上办理,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办理相关业务22288件,其中网上申请办理20665件,线上办理占比高达92.7%。
线上深化“一网通办”体系建设,除国家、自治区建设的政务服务事项外,其余事项全面使用云平台办理,全程网办率达82.68%。为区属部门制作电子签章133个,归集46类电子证照至政务服务网证照管理平台,生成电子证照46万余张,签章率达99.98%,让企业群众“线上跑一次”甚至“零跑动”成为常态。
跨域通办方面,通过“全程网办”“代收代办”等方式推广107项高频事项“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已成功办理公安、医保等跨省通办事项6459件;设立“全区通办专窗”,2025年累计受理全区通办业务49件,依托线上专业化收件系统与标准化办事指南,实现跨区域办事“零距离”。
同时,赛罕区正依托现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基础,构建行政审批智能预审机制,建立校验规则库,实现材料自动核验与实时反馈,辅助审批决策,压缩审核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在诉求响应方面,正引入AI分类算法搭建12345工单智能分派模型,根据诉求内容与紧急程度自动匹配责任部门,减少转交环节,提升处置效率,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分流效果。
AI“小赛”贴身服务,政务咨询智能化升级
赛罕区创新推出智慧政务AI“小赛”,以拟人化互动打破传统咨询服务局限,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精准化政务服务指引。目前,AI“小赛”已整合15个部门百余个涉企及自然人业务知识,聚焦政务服务咨询引导核心功能,实现与办事群众实时人工交互,让咨询服务从“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响应”。
“一表通”整合赋能,基层减负与数据共享双赢
针对基层数据多头填报、资源分散的痛点,赛罕区以基层“根数据库”为依托,围绕党建、经济、民生、法治四大核心板块,在辖区14个地区和49个部门同步推进“一表通”工作,构建起制度保障、技能培训、数据优化的多维推进体系。
通过制定《赛罕区“一表通”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规范数据填报与共享标准,将基层原本需填报的300张纸质报表精简至14张电子报表,大幅减轻基层干部报表负担。同时,开展超500人次的基层培训,推动部门完成数据初始化,实现“一表填报、多方共享”。其中,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一表通工作得到国家一表通专班认可,作为全自治区14个试点之一,在全区推广。目前已通过数据回流为基层提供60多个标签数据,让基层干部从繁琐报表工作中解脱,有更多精力投入实际服务,服务群众效能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