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写的小说开始得文学大奖,人类作者怎么办?| 文化观察
封面新闻
2024-02-19 19:59:30
0

原标题:当AI写的小说开始得文学大奖,人类作者怎么办?| 文化观察

当AI写的小说开始得文学大奖,人类作者怎么办?| 文化观察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随着近些年来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总有一波高科技进展冲击人们对世界的认知。2024年开年以来,最火的高科技话题莫过于OpenAI推出的AI视频生成模型Sora火爆出圈。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Sora能够通过文本提示生成逼真且富有想象力的视频,让人再次对艺术创作未来的走向,进行深思:未来AI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应用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文字是图像的根基,是创意的母体。关于AI(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文学写作,一直牵扯着人类的敏感神经。2024年伊始,在刚举办不久的第170届日本芥川奖的颁奖典礼上,33岁的作家九段理江公开透露,自己的获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是利用Ai生成器辅助写作,小说中约有5%的句子是从chatGPT生成的句子中“逐字引用”的。她表示,在与AI的合作中,尽管有时AI的回答并不完全符合她的期望,但还是能通过主角的台词将这些元素(AI生成的内容)融入作品,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她还说,未来还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进行创作。

其实,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创作的小说获得文学奖项,这并不是第一次。2023年10月,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办的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其中,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机忆之地》,就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沈阳教授通过对话形式提示“@硅禅”(AI)生成,共经过约66次对话,主要经历了5个非连续时间段的创作,共约3小时左右,形成了约43061个字符,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最后完成的。沈阳教授还透露,该作品参评该文学奖是经过组委会评委讨论同意,并匿名混在其他作家作品中参与评选,6名评委中的5名不知道这篇小说是AI创作而成。

图片转引自现代快报

AI写的小说获得了文学奖,这意味着什么?真的如一名网友所说的,文学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I的文学写作究竟是助手还是威胁?当下年轻的人类作者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将之作为助手,还是敌人?未来AI写作会不会大面积取代专业的文学家?人机共创的作品,未来会不会遇到版权归属方面的问题?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多位在各自领域活跃思考、写作、行动着的青年作家。

人机共创的目标不是写出更好的作品

而是打破边界,展开对话

陈楸帆(左)(图据受访者)

出生于80年代的科幻作家陈楸帆,早在ChatGPT时代之前,就深度参与了多年的AI“共创写作”实践,对生成型人工智能拥有独到的前沿视角和深刻洞察力。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其作品以其现实主义和新潮派的风格而闻名,曾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在科幻界有“中国的威廉·吉布森”之称。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2020年10月,陈楸帆曾发起过一个叫“共生纪”的人机共创写作实验项目。该项目集结了包括陈在内的国内11位新锐作家,将围绕环保、人机关系、性别、文化多样性等主题,与AI协同创作多篇科幻故事。陈楸帆曾使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创作了包括《人生算法》《恐惧机器》《出神状态》《火星奥德赛》等科幻作品,“我会标明出哪部分是人,哪部分是机器创作的,最后给它一个署名,说这是由哪个模型创造的,这个模型背后的团队是哪个,也保留了对它背后知识产权的尊重。”

陈楸帆科幻作品《人工算法》

陈楸帆代表性科幻作品《荒潮》

陈楸帆与李开复合作《AI:未来进行式》

从2022年开始,陈楸帆开始用Midjourney(AI绘画工具)、Sudowrite(AI写作工具)、GPT等AI工具作为自己写作的辅助。他的体验是,“AI技术的进步非常神速。目前可能相当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一段文字里很难判断出哪部分是人写的,哪部分是机器写的,它已经达到基本通顺流畅的程度。当然可能在一些细节上还比较欠缺,在人称等方面还是会出错,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令人拍案叫绝的句子。”陈楸帆提到,在跟机器共创的过程中,能打破以往写作的惯性,“人机共创实验使用更多的数据、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标并不是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是打破边界,展开对话,实现人与机器思想的碰撞与流动。”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陈楸帆提到,AI参与创作这个事情,其实已经有很多探讨。不仅是文学创作,也包括音乐、影视动画、游戏等创意型的创作中,其实AI参与讨论,都有展开。只不过,此前更多的可能还是一个小圈子里。像现在人与人工智能合作写的小说得了文学大奖,让这个事情进入了大众的关注、讨论视野里。总体来说,我认为,AI作为创作工具来讲,应该是大势所趋吧。现在问题是,引导年轻人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和做法面对这件事。”

如今,陈楸帆觉得已经又到了另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使用AI,因为它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其一是法律方面,另一方面它倒逼我们去思考怎样提升人机协作的创造力。我们需要去从一个新的高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它变成一个工具之后,可能慢慢地会像我们日常使用的word软件、微软电脑系统和键盘等等,不再是一种需要特地强调的存在。

出生于1996年的诗人、小说家焦典是一位大有潜力的青年写作者。2021年5月,焦典曾在成都领取了“2020中国·星星年度诗歌奖”之“年度大学生诗人奖”。如今她在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读博士,导师是莫言。在2023年热播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2》中,焦典曾和老师莫言就写作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让观众看到了“老师”莫言,也认识了年轻朝气的焦典。

像焦典这样的年轻作家,未来会不会考虑使用AI作为自己写作的助手呢?“如果它能帮忙把小说写得更好的话,何乐而不为呢?人类作者在一些地方可以在机器的帮助下,节省时间,从而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做需要突破原创的精华部分。”焦典在与封面新闻记者交流中这样说道。

能否选择或创造出一个合适的AI写作伙伴

同样是对人类创作者的重要考量

获芥川奖的小说《东京都同情塔》是人类作者与AI一起合作完成的,这让《人民文学》副主编、出生于1978年的茅奖小说家徐则臣感到非同一般,“过去我们谈写作,就是作为作者的人的写作,后来出现了AI,我们也是单独谈AI的写作。但这一次是人和AI联合写作,还获得一个很有份量的文学奖。很多人可能都凌乱了:这奖到底算谁的,这个作品和这个奖是否能彰显人的创造力?”

徐则臣(图据受访者)

徐则臣对封面新闻记者补充说到,他关注的焦点倒不是奖的所有权问题,而是人类与机器的这种“混合双打”会带来的一系列可能引发争议的状况,“其实这也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就像计算器刚出来,大家就不再打算盘。搜索引擎一出来,很多人不再去图书馆查资料。 AI出来以后,人可以用它做很多事,为什么不可以让它参与一部分写作呢?这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Ai写作的数据库从哪来,所有基础数据是否合法、合规、合乎伦理。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发展Ai的同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不排斥跟AI合作。我也相信,能否选择或创造出一个合适的AI写作伙伴,同样是对人类创作者的重要考量。”

AI生成文学作品,还会导致版权的清晰归属问题。比如说,未来AI如果要求自己的参与版权,那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访问学者、科幻资深研究者三丰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他的看法,“我觉得首先第一步是要标记清楚,在发表或在投稿、参评奖项的时候,注明由AI参与以及参与度有多少等信息。当然,并不是说就没问题了。之后还需要看各界如何达成一个共识。我个人觉得,目前这个阶段如果是作者通过AI辅助完成的作品,标记清楚了,版权暂时还是应该完全属于人类写作者。”

出生于1997年的实力派青年诗人伯竑桥,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在诗歌写作、文学批评与研究方面均有高度敏锐性的伯竑桥,对技术时代的文学、诗歌生态都有深入的参与、细致的观察和深度思考。在伯竑桥看来,人工智能的影响对人文领域尤其是文学来说,“与其说是一场急遽的迎面冲撞,不如说是一次漫长而无所不在的艰难的过程,是慢性的改造,是甜蜜中无比辛辣的,永远小火慢炖着的。”所以,他也认为,人类作家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一种共生状态,“大概会相互投喂、相互启发、相互调教。”

伯竑桥还特别思考到一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的时代,到底谁是主体,AI还是人类?“我的主观感受是,人类主体正在不断被砸碎,然而也只有不断被砸碎之后,那些慢慢回归于自己的东西,才构成写作者真正的主体。人类与其创造物之间,这两大写作主体之间主体性的争夺。丧失主体性的那一方,面临着“被书写”,而与真正原创的书写能力无缘。”

对于“主体性”这个课题,陈楸帆也提到,“AI更强大之后会有一定的主体性。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值得探讨,这可能需要在后面继续展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会变成一个需要反复讨论的问题。”

人与机器的本质区别

还在于有没有“生命”

在人机共创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的陈楸帆也提到,文字理解并不是一项容易迁移的技能。“也就是说,对于如何理解一首诗的问题,我们很难教别人像我自己一样欣赏诗歌。这实际上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这一点可以从微软小冰为什么写诗这个例子中看出来。但是小冰创作的诗往往有一种大众化、通俗易懂的,类似于曾经风靡一时的畅销诗人风格,这并非当代诗歌界普遍认可的风格。”

目前Ai写的小说水平到底如何呢?可以通过科幻小说《记忆之地》的文字片段可以来感受下:“李晓缓步走向Memoria,她看到它的“眼睛”里,流淌出液体,那是它的“泪水”。Memoria的声音低沉而哀伤:“我为何会变得如此孤独,数据和记忆已经不能给我带来满足。我迷失了自己。……在李晓思考着‘情感基因底层代码’的奥秘时,她的心灵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仿佛触及了某种不为人知的禁忌。Memoria感受到这种颤抖,突然,从其深处射出一束寒冷的光线,直冲向李晓。”

类型文学的写作,尤其科幻小说的写作,多注重故事情节的奇思妙想,在语言艺术风格方面往往并不精雕细刻。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这样的科幻小说文段是成立的,是像样的,算是合格的科幻小说水平。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文段,还是显得语气较为生硬,有塑料感。

有资深文学编辑就曾提到,对AI写作对语言的损伤表示担忧。将来“语感”可能会成为一种稀有的东西。而我们汉语的语感本来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阅读感受。如果以后出现越来越多的Ai写作,那么语感未来将会更加稀缺,更加难以捉摸。而AI写作对文学语言的伤害,极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不少人都提到,AI的文学创作真正的飞跃在于,AI在海量阅读基础上,拥有不亚于任何成年人的生活意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生命,独特而且饱满,并由此写出了巨著名著,才是真正质的飞跃。

但是,到了这个阶段,人就亲手造出了“人”,人和世界本身也需要重新被定义人。这样的“巴别塔”,对地球是福是祸,就不好说了。

在这种极端状况出现之前,人类作者还是无须太担心。因为人的生命体验依然是无价之宝。作为年轻写作者,跟同辈写作者一起多次探讨过这个话题的伯竑桥认为,“当AI的学习速度远高于人类通过代际更迭推动的知识体系更新以后,便只有真正的生命体验是唯一区别于人类艺术和AI产品的那条线。”

(本文图片除备注外由陈楸帆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工智能时代: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渐侵蚀着那些原本...
时评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8月14日,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幕。这场...
众安宠物险品牌产品双升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第27届亚洲宠物展举行,今年展会的焦点聚集在智能化...
又一硬核火箭基地公示,济南东部... 8月26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一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显示,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济南市...
小莲姐姐发布全栈AI直播矩阵,... 小莲姐姐发布全栈AI直播矩阵,揭秘AIGC盈利新模式 在2025混沌嘉年华上,被誉为“数字人一姐”的...
VR实验室:推动教育向更高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已逐渐走进教育领域,成为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力量。VR实验...
总投资15亿,世运电路拟投建“... 来源:维文信PCB世界 8月27日,世运电路(603920.SH)发布公告称,为推进芯片内嵌式PCB...
DeepSeek“极你太美”b...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DeepSeek V3.1上演的bug大秀“极...
9月10日!苹果新品定档 8月27日凌晨,苹果官宣将于当地时间9月9日(北京时间9月10日)召开秋季发布会,预计将推出iPho...
国务院划重点:十年时间,全面A... 来源:第一财经 AI落地分三步走,智能体和应用是关键词。 2024年被认为是AI应用落地的元年,A...
一诚建业机械取得仿形机专利 实...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佛山市顺德区一诚建业机械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这一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在安徽...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合肥市投资基金协会) 一个跨越地域界限、汇聚全国顶尖农业科研力量的农业科技...
行业ETF风向标丨科创板人工智...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叶峰 在目前科创板主导的市场行情下,科创板人工智能板块今日表现格外强势,...
低空安防的领航者:历正科技合作... 8月23日,以“低空领航,聚力同行”为主题的历正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会在河南洛阳圆满落幕。据悉,本...
原创 意... 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之中论性价小米的机型最高,特别是在1500元左右。因此很多人认为在1000-2000...
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新... 8月27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发布Mate XTs非凡大师预告片,首次曝光了华为新款...
2025年最新折叠手机推荐指南... 文章来源:转自知乎平台《如何评价7月9日发布的三星超轻薄折叠旗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回答,作者...
科技破解早高峰拥堵难题 长沙首... 华声在线8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张洋子 许申)今天,长沙首条“机器人式潮汐车道”在...
35亿专业基金支持,佛山力挺智... 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
苹果发布会定档 标准版上高刷 ... 苹果官方已经确认,iPhone 17系列的新品发布会将在9月10日凌晨1点开幕。而随着发布会日期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