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2024年成都市科技创新暨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工作部署会召开。现场,来自成都各区(市)县、创新平台、企业代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共谋发展,同话未来。
借此机会,我们采访到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参会代表,一起听听作为高能级创新平台,实验室是如何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
近年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聚焦优势学科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验室依托承建单位,作为项目共同完成单位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2023年,首个装备研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以国家重大任务需求为牵引,实验室初步完成科研平台建设,聚焦光子与微纳电子领域,形成由战略科学家领衔,杰青、优青为骨干,260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构建的建制化研究团队。2023年,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申请专利114件。
“我们以科技攻关为牵引,逐步打造构建以实验室为枢纽,研究所、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的生态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技术攻关过程中,逐步构建“实验室组织单元技术优势团队协力攻坚→以重大技术攻关为牵引的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平台→与行业龙头企业一起实现阶段性技术的产品化→借力国有投资平台实现产品销售”的创新生态。
如何在成果转化上发力?实验室与通信运营商、新型显示、建筑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产品研发,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多个项目实现销售。围绕创新平台的打造,实验室也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牵头组建并获批四川省数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将有力支撑实验室在超材料领域产品化、市场化加速发展。
谈到下一步打算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室将以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需求为牵引,开展装备、系统、器件研制,在部分应用点上实现进口替代。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黄雪松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