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无人机挂载X光 电网“探伤”省时又安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程恺 魏建北 辛明洋
2月28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首次采用无人机挂载X光探伤仪器的方式开展输电线路导线耐张线夹探伤检测工作,及时掌握设备健康水平,保障雨雪冰冻天气后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据了解,输电线路导线耐张线夹多为压接型,其在运行中不仅要承受电流负荷,同时还要承受导线带来的拉力,是输电设备的重要部件,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线路的安全运行。而压接工艺属于隐蔽工程,无法通过直观有效的手段对其内部的压接情况进行查看,一旦耐张线夹内部出现损伤、滑脱等情况,将会导致压接部位局部过热,严重时会造成金具断裂、导线松脱事故。
近期,漯河地区连续遭遇雨雪冰冻天气,输电线路出现大面积覆冰舞动现象,为了能够充分掌握耐张线夹的压接情况,需要利用X光技术对其进行探伤检测。传统的检测方式是工作人员登塔至耐张线夹处,在指定部位放置X光探伤仪器开展检测工作,至少需要2名登高人员和3名地面人员配合将20公斤重的设备起吊悬挂至检测位置,平均检测一基杆塔时间需要2个小时左右,存在操作难度高、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业风险高的缺点,并且还需要线路停电才能处理。
采用无人机挂载X光检测仪器的方式开展检测作业,不需要停电,无人机快速将探伤仪器起吊至检测位置,通过无线设备启动仪器开关,发射X光射线将耐张线夹内部压接情况影像数据传输至电脑终端,为输电运维人员开展缺陷隐患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此方法仅需要2名无人机操作手和1名检测仪操作员即可,无需作业人员登塔,检测每基杆塔仅需要40分钟,较传统检测方式大幅缩了作业时间,彻底规避了高空作业的人身风险。
国网漯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电网设施应对日趋严峻的运维环境的能力,助推电网设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更好地保障区域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