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1/2精力忙造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已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滑
融资中国
2024-01-15 12:15:09
0

原标题:雷军1/2精力忙造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已连续7个季度同比下滑

去年年底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后,SU7迅速成为科技和新能源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有关其价格等问题的猜测接连不断。近日,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分三天发布了“答网友100问”,对网友提出的典型的100个问题进行了回复。

小米方面称,高端是其必由之路,这或许也是此次小米汽车沿用“小米”品牌的重要原因。此前,小米在通往高端的路上历经波折,此次,小米汽车的定价也面临着“性价比”与“高端梦”的重要抉择。

值得注意的是,在雷军拿出1/2精力忙造车之际,小米核心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已经出现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恢复增长之际,汽车业务能否成为小米新的业绩增长点呢?

01

聚光灯下的小米汽车

2021年3月底,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项目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CEO雷军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但与小米高调宣布造车形成对比的是,随后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变得格外低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没了消息,但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猜测从未停止。

可以说,从有造车想法至今,小米汽车便一直被置于聚光灯下,关于小米汽车的传言一直不断,哪怕一个商标、一项专利、一项投资都在被外界放大。此前,仅仅是小米汽车落户地的问题,外界猜测就有北京、上海、合肥等多个版本。

而近两年雷军也抽出大部分精力忙于造车。天眼查App显示,自2021年开始,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曾在微博回应称,是正常的变更,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

雷军曾表示,现阶段他的时间精力分配大致是,至少1/4时间依然用在手机研发业务中,1/4关注集团运营和管理,1/2时间用在汽车业务上。

直至去年12月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1003天、3400名工程师、100亿研发经费,小米汽车终于交卷。随着产品信息和相关技术的发布,小米汽车更是被推到前台接受外界的“审判”。

有网友表示,小米汽车撞脸保时捷TayCan,甚至也有网友调侃小米汽车为“保时米”。此后,SU7的价格又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表示,网传小米汽车售价均为假消息,SU7还没有最终定价。“不会是9.9万、不会是14.9万、不会是19.9万。最终定价,我们将于小米SU7正式发布会上公布。”

此前,雷军也就小米汽车价格表示,确实有点贵,但会“贵得有理由”。“小米SU7目前在50万以内没有对手。”小米汽车在微博中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新能源车企为提升销量,在2023年掀起了一场“价格战”,“内卷”也成为了贯穿新能源车圈的主旋律。平安证券研报判断,头部新能源车企在2024年增速承压,因此以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价格战”仍将延续,尤其是在10-20万元的主流价格带,此外电池成本下行也为车企降价提供了进一步空间。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定价要根据其品牌定位、整车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综合决定,定价也决定了SU7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小米汽车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02

通往高端的小米梦想

进军高端或是雷军为实现梦想做出的一个重大改变。雷军曾称,“小米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要突破高端。”

在宣布进军高端市场之前,“性价比”的标签一直被贴在小米品牌上。雷军在此前的演讲中对此也曾作出解释,最初小米手机发布时,定价1999元,“实际上,小米手机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从高端入手的。”

随后,小米推出了定价千元以下的红米手机,这使得小米火速占领了以往山寨机的市场,也使得市面上很难再见到山寨机。与此同时,“价格厚道”成为了小米产品每次公布价格之前的关键词。雷军坦言:“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成功极大地稀释了小米品牌。再加上我们自身实力不足,小米被很多人误解成只做中低端。”

发力高端迫在眉睫。2019年初,小米宣布成立独立品牌Redmi,Redmi品牌独立后承接过去的小米与红米,追求极致性价比、主攻电商市场。显然,Redmi品牌的独立让小米得以放开手脚,向高端化路线持续推进。

同年10月,小米便发布了环绕屏概念机MIX Alpha,价格高达19999元。随后,小米分别在2020年2月、12月发布了小米10、小米11系列产品,“品牌高端化”成了小米每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但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的并不是一帆风顺,小米宣布高端化两年后,小米旗舰手机便遭遇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投诉。小米11于2020年12月底发布,首发仅过去数月,作为主要部件的主板就暴露出严重质量问题。而这一问题更是牵涉到小米11 Ultra。另一方面,MIX Alpha最终也并未实现量产。

谈到成长,雷军在第四次公开演讲中曾表示,过去三年高端探索之路,是近十年来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雷军称,刚开始很顺,首战告捷,但紧接着,小米11就遭遇重大挫折。“大家憋了一口气,花很大力气做小米12,但还是不达预期。大家没想到做高端这么难,更没想到投入这么大,沮丧的情绪在公司里弥漫开来。”

2022年2月,那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雷军紧急召集了一次讨论会。讨论会上,小米爆发了史上最激烈争论:做高端太难了,能不能不做?用小米品牌能做成高端吗?

雷军说服所有人:无论多难,一定要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小米在技术上寻求突破,赢得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使用小米品牌做高端”或许也是小米汽车沿用“小米”品牌的重要原因。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小米汽车公布其设立的目标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也足以看到小米坚持高端的决心。

然而,小米在通往高端的路上依然道阻且长。

03

营收下滑的手机业务

在雷军将1/2时间倾注于造车之际,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可谓是“后院起火”。

遥记得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手机出货量超过苹果的消息让小米出尽了风头。

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超越苹果,首次位居第二,出货量为5280万台。继Canalys之后,IDC、Counterpoint、Strategy Analytics等调研机构陆续发布了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数据,小米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越苹果,排名全球第二。

但这一领先并未保持多久,IDC数据显示,同年第三季度,苹果出货量重新位列第二,而小米在经历了前四个季度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在第三季度下跌了4.6%,同时还面临着前几个季度未有的供应缺货问题。

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三,落后于三星和苹果。另一方面,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降幅有所收缩,但仍然在下降也是事实。

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未见明显好转。根据Canalys数据,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根据Canalys数据,该季度小米集团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占率达到14.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023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16亿元,2022年同期为425亿元。这也是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连续7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

而如今,整个行业可谓对手环伺,以小米为目标的手机厂商奋起直追。近日,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一加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2%,小米(不含红米)为3%,2024年,一加的目标是超过小米(不含红米)国内市场份额。

小米或许早就意识到,产品上的多元化发展是其实现梦想的另一个必然选择。除了可穿戴设备与小家电产品以外,小米也向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家电深耕,尤其在智能电视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0年8月,雷军通过全员信宣布升级小米新十年的核心战略:由“手机+AIoT”变为“手机×AIoT”,“AIoT业务将围绕手机核心业务构建智能生活。”

可自始至终,手机业务一直都是小米的核心。去年10月,在小米澎湃OS暨小米1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集团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这一次,小米汽车会不会成为小米新的业绩增长点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装备升级 在第85届教育装备展示会1200多家的参展商中,有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展商284家,其中29家为国...
“芯”潮涌动 西安锻造“追光”... 西安高新区“曲率引擎”光子制造园(一区) 西安高新区 供图 在浩瀚苍穹中,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跨越都...
珠海冠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珠海冠宇(688772)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又多了个研学好去处|阿城区气象... 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历经一年精心筹备,阿城区气象科普馆于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创新构建“观天 ...
2024年度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明达线缆:打造线缆产业标杆 近日,走进宁晋县贾家口镇明达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智...
原创 古... 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超过四十亿年前。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无数文明的兴起与衰亡交替上演。以我国为例,我...
四川将打造“成德眉资都市圈”绿...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据国际氢能源委员会预测, 2050年全球氢能源...
辰衡取得中央空调控制器接口防水... 金融界2025年5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辰衡(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2025年云手机大盘点:蜂窝云... 在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云手机作为一种通过云端服务器运行、用户远程操控的虚拟设备,逐渐成为游戏多...
小米退车风波再调查:是虚假宣传... 来源:大河报 记者:祁驿 小米SU7 Ultra车主因4.2万元选装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与宣...
中国石油申请近地表网格速度模型... 金融界2025年5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
中国科创成果加速落地融入日常生...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李春宇 吉宁 阳娜当冰冷的机器贴近生活并被赋予温度,总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
维普无限申请一次性可编程芯片自... 金融界2025年5月1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维普无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
渝航智循取得低功耗气体监测装置... 金融界2025年5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渝航智循(重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昆明云锗申请续接生长消除锗单晶... 金融界2025年5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昆明云锗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续接生...
与华为就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开... 5月13日, 港股优必选大幅高开近15%,报100.2港元。 消息面上,5月12日,华为与优必选科...
Claude 25000字提示... AI领域近日再起波澜,焦点集中于Anthropic公司旗下的明星大语言模型Claude。据广泛报道,...
太阳辐射监测站:解码太阳能量的... 鸣乔【MQ-TGF】太阳辐射监测站是现代气象、能源及生态领域的关键设备,它通过集成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
科达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科达利(00285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顶...
固态电池量产节奏加快 上市公司... 本报记者 李昱丞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多家上市公司计划推新。据公开报道,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