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市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棉花种植深度融合,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构建起数字棉花智能化管理系统,棉农只需轻点手机APP,就能远程完成灌溉、施肥等环节的“一键操作”,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推动当地棉花产业加速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
图为工作人员在通过手机APP查看棉花生长情况。(吐尔松·托胡提 摄)
在库车市墩阔坦镇塔格玛克村种棉大户王水杰的500亩棉田里,饱满的棉桃挂满枝头,枝叶茁壮舒展,丰收的图景在科技护航下愈发清晰。
王水杰说:“我们这块地以前盐碱大,产量上不去,现在用了这个高标准智慧农田,今年棉花长势也很好,一颗上面平均有八九个桃子,大概估计产量在500公斤左右。”
王水杰家的棉花之所以比往年长得好,得益于高科技农业技术的运用。今年他家的500亩棉田全部用上了新疆新桥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智慧农业系统,从种植到管理都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服务。现在他躺在家里刷手机、点开APP就能知道哪块地该浇水、该施肥,手指一点全部搞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就能到田间地头解决。
图为工作人员在更换滴灌设施。(吐尔松·托胡提 摄)
走进库车市数字棉花种植基地,田间不见往日忙碌的灌溉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均匀的智能传感器——它们实时捕捉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数据,经无线传输汇聚至农业智能化数字应用平台。棉农打开手机APP,每块棉田的生长情况一目了然,依据系统推送的精准建议,远程操控智能水肥一体机和田间电动阀,灌溉、施肥、化控等环节轻松实现“一键到位”。
新疆新桥水务股份有限公司高标准农田项目负责人扈纬禄说:“我们通过田间‘四情’设备,能够有效地监测到土壤、墒情、病虫害以及小型气候,通过设备的上传信息,我们能有效地发现田间缺失的水分以及土壤缺失的元素,第一时间专家团队可以根据上传的信息,制定有效的方案,帮助农户解决田间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新疆新桥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研发的数字棉花系统,整合了土壤墒情监测、气象预警、虫情识别等多元功能,搭配无人机遥感巡检,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测、云端管”的全链条管理模式。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农情监控、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精准诊断,做到科学研判、提早防治,有效破解了棉花生长数据收集难、生长环境感知不准、病虫害监测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专业运维技术队伍每日深入田间,及时解决生产难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目前,库车市已有25万亩棉田接入智慧管理平台,不仅破解了当地水资源紧张的难题,更推动棉花品质持续升级:每亩用水量较传统模式减少近30%,单产提升约15%。库车市将继续扩大智慧化应用范围,让“指尖操控”成为常态,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日报 记者 毛卫华|王建强 谢超 吐尔松·托胡提)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