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技发展以来,宇宙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目标。无论是探索宇宙的起源,还是试图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人类都在通过不断更新各种探索工具,来试图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不过人类的科技发展毕竟时间不长,对于宇宙的了解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例如对于行星的发现还是局限于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当中。但人类的科技也是在发展的,对于宇宙新的发现也是在源源不断地传出消息,就在近期,一颗可能存在的“行星”引起关注。
关于行星,就是一颗自身不会发光,且围绕着一颗恒星运转的天体。例如我们身处的太阳系中,就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这颗恒星公转。在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就被称为“系外行星”。而一般探测凌日就是寻找新行星时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通过观测恒星自身的亮度变化,当有行星经过时,行星会削弱恒星的亮度,从而确定行星的存在。
根据科学家预测,光在银河系中的行星或许就多达万亿颗,而在银河系中已经被证实的系外行星却不足五千颗。其中在2009年人类为了寻找太阳系外围绕其它恒星运行的类地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也不负众望,在其运行9年多时间里,已经成功发现了2662颗系外行星,其中有许多行星还被认为非常有可能孕育出了生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也于2018年正式“退休”。但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进行观测也仅仅只是科学家寻找系外行星的一部分。
而类似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探测凌日的现象,对于寻找系外行星来说存在一些短板,由于一些恒星距离太过遥远,其恒星的光线只能在太空中传播一定的距离,就会逐渐变暗难以观测。这时就需要通过一些别的探测手段来寻找系外行星。
早在199年,NASA就曾发射过一颗划时代的空间望远镜,名为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X射线的天文卫星,其设计目标就是获取宇宙中的X射线源。而就在近期,一个由史密森尼学会与哈佛大学联合成立的一个天体物理中心,其中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研究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传回的数据,声称可能发现了一颗存在于银河系之外的行星。
据悉,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位于距离地球约2800万光年的旋涡星系Msisier-51。当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聚焦于Msisier-51中的一个双星系统(M51-ULS-1)上时,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获取到的X射线竟消失了一小段时间,有一部分人认为,阻挡了X射线的或许就是一颗在轨运行的行星。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或许是正在流动的气体或者尘烟云。但后者的说法遭到了科学家的否认。
根据研究人员分析,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或许与太阳系中的土星大小相似,其与双星系统的距离也大约是太阳与土星距离的两倍。但由于距离太过遥远,假设研究人员的计算准确,那么如果要捕捉到来自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的X射线,人类将需要花费七十多年的时间,到那时才能确定这个来自遥远星系的谜团。
科技终究是不断进步的,对于这个遥远星系的谜团,或许在未来科学家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或研究出了新的科研器械来缩短探测时间,但无论这个是不是一颗系外行星,人类对于系外行星的探索也不会因此停止脚步。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太过神秘,好奇心也促使着人类执着于见识宇宙的真正“面目”。但在揭开宇宙神秘面纱之前,我们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说不定宇宙就与你想象当中一样呢!
下一篇:CCD的光谱响应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