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滨州4月21日消息(记者程立龙)“大街小巷绳车响,家家户户开工厂”,说的是“绳网之乡”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在这里,一根根绳网实现了村民致富的梦想,也“织”就了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
当地各种各样的绳网(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日前,惠民县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杰在接受“行走黄河”记者团采访时自豪地表示:“李庄镇绳网产业年产值达160亿元,在国内建筑安全绳网市场占比超8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绳网化纤产业基地。”
李庄镇绳网产业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车马挽具可追溯至明朝初年。凭借深厚的传统技艺,20世纪80年代,李庄镇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车马挽具”之乡。如今,绳网产业已成功转型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车马挽具样品(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小绳网如何做成大产业?李庄镇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为了扩大绳网的产品种类和类别,不断提升绳网企业的主体创新能力,我们与东华大学、中产协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动绳网产业向体育健身、深海养殖、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李杰介绍,通过产学研结合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如今的惠民县李庄镇正不断延伸绳网产品类别,已生产出包括农业用绳网,体育用绳网在内的8个类别,300多种产品,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李庄镇的绳网产业发展中,电商平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介绍,李庄镇绳网产业依托23个淘宝村,电商销售额占全镇绳网产业总营收的35%。电商平台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吸引“网二代”“网三代”青年返乡创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商销售资金回款周期缩短,市场覆盖面也更广。”李杰说。
在李庄镇绳网产业园,绳网企业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赶制最新一批订单。村民丁安菊笑着说:“以前靠种地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6000多元工资,日子越过越踏实。”
当地各种各样的绳网(央广网记者 程立龙 摄)
在李庄镇,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红网工坊”成为村民增收的新途径。当地有一句俗语,“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进了李庄门,没有闲人留。”当地由村党支部牵头,将村集体闲散土地整合,租赁给企业,形成一个个“红网工坊”。全镇60至70岁的家庭妇女通过“红网工坊”实现家门口就业,手工编织绳网日均收入50至70元,兼顾农忙与照料家庭。
“像这样的红网工坊,李庄镇有56个,平均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如今,李庄镇以绳网产业为引擎,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电商助力、群众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