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审视人文学科
创始人
2025-04-22 08:21:21

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零和博弈——认为计算、技术技能与 STEM 正在掩盖过去那些艺术、文化和语言等古老学科。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一个技术性发挥更大作用的新世界中。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人文学科已经死亡或过时,或者我们不应该引导年轻学习者去了解它们。

“我确实认为 AI 工具正在改变大学生的机遇,” 芝加哥大学校长 Paul Alivisatos 在与 Deloitte 的 Nitin Mittal 在达沃斯于一月份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坚信要用核心课程来教育人们,但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人们希望从计算和统计的视角思考问题。”

他暗示,人们将不得不成为 AI 的创造者和协同创造者,这意味着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需要适应一些重大变化。

数字智能与批判性思维

在 Phys.org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乔治华盛顿大学的 Alexa Joubin 教授讨论了 AI 作为人文学科的“启发式工具”,并谈到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

“AI 可以模拟流畅性,但它本身并不进行思考。关键在于教育者确保学生了解其局限性,并学会提出更好的问题,” 她说,“我们不应把 AI 当作一个答案生成器,而应利用它来加深探究,并在人人文学科中重新定义批判性思维。”

换句话说,AI 可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事实上,听许多专家谈论向人工智能转型的趋势时,你会听到很多有关辅助技术的讨论——这些技术并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增强人类所做的事情。决策支持工具能够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这就是当人们对 AI 表达积极态度时所谈论的那种协同效应。

无代码革命

在与 Mittal 沟通时,Alivisatos 还提到了目前最具颠覆性的趋势之一:无代码设计。

什么是无代码运动?

借助新型大语言模型,人们现在首次可以在不懂编码的情况下设计软件。

自 1970 年代起,当我们学习使用计算机时,专业人士必须懂得 FORTRAN、COBOL 或其他某种编程语言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

如今,我们只需命令 AI 为我们创建,然后查看完美的源代码。

虽然这一切是由 AI 的能力驱动,但它并非没有人类设计的先例。以 HTML 为例——早期的互联网要求用户自己编写 HTML 来生成网页,但一旦 Dreamweaver 以及其他大量工具出现,网站管理员便可以采用“无代码”方式创建网站。而现如今,无代码在更根本的层面上可供使用。终端用户不再需要成为“技术达人”——他们只需要知道如何与 AI 对话。

捐赠与投资

即便在人工智能吸引无数眼球的当下,也有关键参与者在激励人文学科的研究工作。

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运营着一系列项目,其中包括旨在资助人文学科工作的项目。

“聚焦于人工智能的人文学科研究中心 这一新的 NEH 资助项目为大学和独立研究机构提供高达 750,000 美元的资金,以支持建立关注人工智能在伦理、法律或社会影响方面的人文学科研究中心。”

尽管对联邦资金存在一些混淆,但这只是支持美国经济中人文学科的众多项目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菲光系统回应智能汽车布局:明... 近日,有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向提问,关注公司在等业务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市场适配能力。对此,欧菲光进行了详...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报告:三...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17日,在2025龙蜥操作系统大会上,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发布《国产服务...
掌舵2000亿自动化龙头!岳阳... 关注投资家,⭐,您会收到最新推送 作者 | 侃见财经 来源 | 侃见财经 从国产替代到自主创新,这是...
神奇材料在“压力锅”里变身:神... (来源:科普中国) 转自:科普中国 想象一下,如果电线能够毫无损耗地传输电能,磁悬浮列车能够更轻松地...
马斯克模仿秀,何小鹏“活到决赛... 小鹏汽车仍然没能盈利,但亏损进一步收窄了。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该季度亏损为3.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