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科普展、听微讲座、做趣味实验……4月26日,一场以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实践活动在重庆理工大学举行。700余名中学生走进重庆理工大学,参与“AI科普”实践活动。
中学生观看科技展品。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本次活动由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及重庆市潼南巴川中学校党支部携手开展,旨在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科技教育与青少年培养深度融合,为培育青少年科技素养注入新的活力。
在活动筹备阶段,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动党员教师们组建红“芯”科普先锋队,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转化成青少年能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普展品。同时,该学院教师党支部还成立红“芯”导师团,在智能计算、算法伦理、科技向善等维度融入思政元素,引导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
趣味编程体验活动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当天,中学生们首先走进实验室,开启了一场科技探秘之旅。在科普微讲座环节,重庆理工大学教师针对中学生们所学知识,采用视频与真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讲解AI技术原理。在科技作品展览区,各类高科技产品更是吸引了中学生们驻足观看、热烈探讨。
科普微讲座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体验环节,教师们更是“手把手”指导中学生参与趣味实验。当无人机在操控下缓缓升空,当智能小车按照设定程序精准行驶……现场中学生爆发出阵阵惊叹与欢呼。
此外,尖端实验室探秘、趣味编程实战、AI应用体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环节,为中学生们搭建起与前沿科技对话的桥梁,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科技魅力,点燃了他们心中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科技体验活动现场。重庆理工大学供图
据了解,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普及工作,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人工智能科普模式。目前,该学院与重庆市潼南巴川中学校已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建“人工智能科学教育基地”。
接下来,该学院将持续探索“红‘芯’党建 + 科普”的新范式,联合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深入打造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开发“红色文化 + 人工智能”系列课程,让更多青少年在党旗的引领下,成长为心怀“国之大者”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文字:陶彦燕
编辑:王娅萍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