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2035年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共计:53页
《2025-2035年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技术融合、劳动力短缺及成本下降成为核心驱动力。多模态生成式AI、高扭矩执行器、传感器及电池技术的突破,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特斯拉、Figure AI、波士顿动力等企业已推出具备行走、操作等能力的原型机,如特斯拉Optimus Gen-3可精细操作鸡蛋,Figure 02在宝马工厂实现物流任务部署。
市场规模预测差异显著,高盛预计2035年达380亿美元,ARK Invest则看好24万亿美元潜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养老护理、物流等劳动力短缺领域。成本方面,高端机型价格从25万美元降至15万美元,特斯拉目标将Optimus售价压至2万美元,优必选G1已实现1.6万美元定价,加速商业化落地。
全球竞争格局中,美国企业在AI算法和资本投入领先,中国企业如Unitree、Agibot等则在成本控制和硬件创新上发力,开源平台(如北京天宫)和供应链优势成为突破点。应用场景从工业延伸至家庭、医疗、教育,如傅里叶智能GR-2瞄准养老护理,Sanctuary AI的Phoenix在零售场景测试。
社会影响方面,人形机器人将重构就业结构,替代重复性及危险工作,但需应对就业颠覆和伦理挑战。报告强调技术融合将推动“丰裕时代”到来,商品与服务成本或趋近于零,同时呼吁建立全民基本收入等社会机制以应对变革。未来十年,行业将聚焦技术成熟度、成本下探及场景拓展,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上一篇:长春新区企业的“数字基因”
下一篇:特殊“马拉松”怀柔科学城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