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钢铁冶金领域的卓越开拓者
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奠基者
工程哲学的先行探索者
他就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波澜壮阔的学术人生
冶金翘楚,转型先锋
殷瑞钰,1935年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考入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1957年毕业后分配到唐山钢厂工作。在唐钢,他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炼钢技术创新,如氧气顶吹转炉改造及新品种钢研发。1975年,他首次发现炉渣熔接转炉炉衬现象,研究成果获国际瞩目。70年代后期,他主导解决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技术难题。80年代,他力推唐钢技术改造,主张连铸工艺,淘汰化铁炼钢,引领唐钢向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转型。
钢铁领航,连铸革新
1983-1988年,殷瑞钰任河北省冶金厅厅长,推动钢厂技术改造和黄金工业发展。1988年起,他出任冶金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主导全国钢铁技术进步。他致力于连铸、高炉喷煤等关键技术开发,优化生产流程,提升钢材品质。特别是连铸技术,他倡导“以连铸为中心”,解决连铸机达产问题,推动高效连铸研发,使我国连铸技术大幅提升,至2010年连铸比达99.47%。新世纪后,他又推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发展,使我国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学术泰斗,钢铁之光
1995-2001年,殷瑞钰兼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提出冶金流程工程学理论并出版专著获高度评价。进入新世纪,他不仅在钢铁制造流程优化上持续贡献,还开拓工程哲学领域,出版《工程哲学》及《工程演化论》。在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及工程管理学部主任期间,积极促进国际交流,提升我国钢铁工业国际影响力。他热心学术,指导培养五十余名高层次人才。因其卓越成就,殷瑞钰于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2年成为日本钢铁学会名誉会员、以及1998-1999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和2008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其跨学科的学术贡献与实践成果,为我国钢铁工业革新与工程科技领域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钢铁巨擘,流程创新
殷瑞钰院士进入新世纪后,结合冶金流程工程学,主持并参与多项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完成多项钢铁工业发展咨询报告,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出循环经济“3R+5要素”新理念,研究成果被“十一五”规划纲要采纳,为科技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他牵头负责“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战略研究,为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参与曹妃甸新一代钢铁基地规划,提出创新性洁净钢生产平台及“2-1-2”流程网络结构等指导性意见,引领我国未来大型现代化钢厂建设新方向。
束发立下志向求学,修身兼顾学术精进
仰观探寻科学神秘,俯察洞悉技术变革
跨领域难关奋力攻克,为钢铁冶金倾尽心血
追求真知,领航前沿
殷瑞钰凭深厚专业素养
在钢铁冶金与工程哲学领域铸就卓越功绩
以崇高精神品质,似熠熠灯塔
为万千学子指引前行方向
引领他们于学术征途上
披荆斩棘,迈向辉煌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