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近期,“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若成功上市,云迹科技将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近年来,酒店服务机器人市场几经起伏,赛道内企业的发展态势亦呈现分化。
以优地科技、远鲸科技、汤恩智能(投资方为酒管集团、地产集团)为例,酒管公司使用机器人为自己加上科技的光环,机器人公司通过酒管公司获得现成的客户(加盟店),双方在酒店机器人应用上的合作达成共赢。
而云迹科技、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和高仙自动化(投资方为在线旅游平台、本地生活平台),则依托携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供应链资源和场景优势,逐步将业务从室内服务延伸至室外配送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
不过,云迹科技招股书披露的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的数据,不禁让人思考:这一现象是否预示着云迹科技乃至整个酒店机器人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烧钱无底洞”“短期内无法盈利”,云迹科技释放什么信号?
云迹科技作为全球酒店机器人市场的龙头企业,尽管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应用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其“烧钱无底洞”“短期内无法盈利”的现状,释放了企业自身及行业的多重信号。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云迹科技服务超过3万家酒店和100家医院,产品部署范围涉及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云迹科技超80%收入来自酒店机器人业务,2023年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5.1%。以2023年收入计,云迹科技在全球和中国酒店场景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12.2%,均排名第一。
视觉中国
不过,受酒店业采购预算收缩、价格战加剧等大环境影响,以及公司产品依赖单一场景,其他场景尚难以构成其业绩增长点,云迹科技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在成本下降的情况下云迹科技实行了降价策略。同时,逐渐增长的销售及营销支出,也吞噬了云迹科技的利润。
2022年至2024年,云迹科技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累计营收超5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及1.8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尽管云迹科技的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但硬件业务毛利率仅为38.1%,而高毛利的软件业务(HDOS系统)收入占比不足两成。
有业内分析称,云迹科技目前遇到的发展困境,是整个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缩影。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以收入计,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规模从2019年的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亿元,预计在2028年将达36亿元。从包括云迹科技在内的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场占有率27.6%的情况来看,其竞争激烈度可见一斑。
另据亿欧智库的报告,2021年,服务机器人赛道共发生115笔相关融资,融资总金额超440亿元,普渡科技、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等在这一年分别拿到了10亿元级别投资。但2022的1—11月,相关融资事件仅11起,不及2021年一个季度的数量。
针对目前酒店机器人的市场现状,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晓峰对观察者网表示,尽管酒店机器人在渗透酒店业的过程中展现了一定的技术价值和应用潜力,但仍面临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市场接受度及行业生态等多维度的挑战。而且,酒店场景应用已经趋于饱和,非酒店领域的场景拓展却困难重重,现在各个厂家生产的机器人功能同质化严重,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此外,很多酒店用户更喜欢人工服务,加上行业生态与标准化滞后,技术碎片化与协同存在难度,商业模式创新不足,导致很多酒店机器人企业营收模式过于单一,普遍亏损,严重依赖融资发展。
不过,对于云迹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短期内无法盈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李彬教授向观察者网分析称,按照科技公司普遍的成长经历,技术研发的迭代创新和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企业的经营业务也是如此。因此,云迹科技现阶段的首要目标并不是盈利,而是持续突破新的技术和应用场景。展望未来,酒店机器人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酒店机器商业应用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预计以云迹科技为代表的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工服务VS机器人服务,到底怎么选?
对于部分经常需要住酒店的年轻人而言,酒店机器人确实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幸福——在那些不方便下楼或害怕给陌生人开门的时刻,酒店机器人能帮忙把外卖、洗漱用品、水等及时送到住客手中。
然而,观察者网发现,在很多社交平台上,有关酒店机器人的各种吐槽帖子屡见不鲜:“机器人到了,给我说外卖忘拿了”“机器人送错房间”“(上电梯)机器人把我的楼层取消,然后跟我说和我一起乘梯很愉快”“电梯里只要它不站C位就要吱哇乱叫”“我们酒店机器人从客人脚上压过去了”……
李彬教授告诉观察者网,北京的一些高端五星级酒店很少使用酒店机器人进行送物送餐,而且房间里的智能化设备(如对话机器人、自动床帘等)也并不多。对于这些酒店而言,结合酒店自身的档次、定位、特色和客源需求等因素,一些实用性并不强的高科技,他们宁愿少用甚至不用。
另有五星级酒店的管理者甚至直言,采购酒店机器人,多是从科技的角度考虑,并非实用性的角度。
不过,爱电竞酒店集团总经理郭利娜对观察者网表示,通常而言,酒店使用机器人会节约一定的成本。例如电竞酒店,由于前台和服务人员少,客人预订外卖较多,机器人能够承担外卖从酒店大堂到房间门口的配送服务。此外,清洁机器人还会定时清扫大厅,咨询机器人可以查询酒店和周边的情况,但这两种机器人更加适合大型酒店。
郭利娜坦言,爱电竞旗下酒店的确遇到过机器人无法进入电梯(电梯与地面连接处不平整、电梯人多时机器人挤不进去)、机器人偶尔掉线丢失(跑错楼层)的情况。爱电竞还曾因使用酒店机器人收获了一个“差评”——客人投诉每次进入电梯时,酒店机器人总是跟客人抢电梯。但是,随着系统的逐步升级,现在酒店机器人已经变得更加灵活,这些问题只是偶尔发生,并没什么大问题。
尽管酒店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很多酒店的标配,然而,随着酒店机器人行业的逐渐遇冷,业内不得不思考:酒店机器人是不是“伪刚需”,机器人是否真正达到了酒店降本增效的预期?
爱电竞酒店集团
据李彬教授观察,从酒店经营的角度看,使用机器人的确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酒店机器人能够快速响应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了入住新体验。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还未能完全解决酒店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核心痛点问题(如房间打扫、铺床叠被等深层次使用场景的需求),因此,酒店机器人的使用场景相对单一,在技术没有大突破的条件下,尚未形成全行业普遍推广的局面。
张晓峰向观察者网强调,酒店机器人是不是“伪刚需”,需结合其实际应用效果、市场需求、成本效益、行业生态及技术成熟度综合判断。从行业实践来看,酒店机器人当前存在一定程度的“伪刚需”特征,主要体现在需求泡沫化、技术局限性、替代性不足等方面,例如智能化水平不足、系统割裂与数据孤岛、初始投资与维护成本高、人力成本并未显著降低等问题。尤其是送物、迎宾等基础功能难以超越人工服务的灵活性与温度,导致用户新鲜感消退后使用率下降。此外,酒店内部智能设备(如客控系统、机器人、PMS)多独立运行,难以互联互通。总体来看,尽管酒店机器人可替代部分重复劳动,但其采购、维护成本高昂,部分场景的使用效率甚至低于人工,需要机器人生产商加快技术的升级和迭代,尽早弥补相关短板。
优胜劣汰,机器人也需要“竞争上岗”?
随着行业进入平淡期,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除了要面临控制成本和寻求盈利的挑战,更需要思考如何为酒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如今,酒店和餐饮市场的火爆,是否能够带动这一赛道的反弹?
通过更换不同舱体模块(如送物舱、清洁舱、消杀舱),同一机器人可实现分时复用不同功能(如早晨送餐、下午清洁、夜间送物),从而大幅降低酒店采购多台设备的成本;搭载类似应用商店的软件系统,接入外卖平台、智能货柜、客房控制系统等第三方服务,形成“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长远来看,有业内人士仍对服务机器人行业持乐观态度。
麦岩智能创始人兼CEO李宇浩认为,酒店方对优质的机器人产品仍存在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满足酒店需求、高效且智能的机器人产品。
张晓峰预测,未来酒店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将呈现技术创新驱动、场景多元化扩展、商业模式革新及行业生态共建的复合趋势。首先,结合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机器人将具备环境感知与自适应能力,如UP系列机器人通过AIoT技术实现模块化功能切换,降低酒店采购成本30%;从酒店到多行业生态,生成式AI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客户沟通,如Runnr.ai的AI工具通过WhatsApp自动处理95%的客需,提升酒店满意度,又增加额外收入。
其次,酒店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也会更多创新,如可以采用硬件租赁和软件订阅模式相结合,通过数据驱动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再者,酒店机器人有可能成为非房收入入口,如通过OTA(在线旅游平台)推送本地特产、VIP早餐等增值商品,部分酒店的非房收入占比有所提升。此外,机器人采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优化酒店运营策略,如动态调整客房清洁优先级等。
李彬教授向观察者网透露,目前有科技公司正在努力攻关酒店机器人打扫房间、铺床叠被等方面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在降低使用成本、实现全面商业化推广等环节还没有实现质的推进,预计至少还需要3—5年的探索实践。展望未来,从前台到中台再到后台,酒店的运营和服务是人机协同——人工为主、机器人为辅,共同完成各项服务。一旦这些深层次的使用场景实现突破,酒店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就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并成为真正的市场刚需。
张晓峰建议,未来,在酒店机器人领域实现科技与实用性的平衡,需兼顾技术先进性、场景适配性、成本可控性及用户体验。即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迭代,避免过度追求“黑科技”,聚焦解决酒店运营痛点(如夜间服务人力缺口、高峰期效率瓶颈),从单一功能(送物)逐步扩展至复杂任务(清洁、交互),确保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同步。
李彬教授还提醒称,智慧酒店建设和AI等技术应用需要慎重对待与伦理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科技是否向善,算法是否出现杀熟或者歧视问题,大量使用酒店机器人是否会对劳动力的就业带来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