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5月1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了解到,“向未来,促转型,开新篇”城市机会清单系列活动——场景赋能未来产业专场在北京顺利举行。
活动现场
城市互鉴
感受北京未来产业发展“硬实力”
未来产业,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天的支柱产业。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发展未来产业优势明显。海淀区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未来产业“赛道全、布局早、活力强”,在未来产业六大领域均有布局,涵盖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等多个细分方向,并衍生出AI for Science、AI+医药等融合业态,正展现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之态。
活动代表先后参观访问脑际接口代表企业宁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奔赴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中关村软件园数智化展厅参访学习。
在参访过程中,成都政府部门代表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相关负责人开展全方位交流,学习新型研发平台建设经验、探讨产业孵化路径,并结合实际工作对接下来的未来产业培育进行了深入思考。
“火花”碰撞
脑机接口、量子互联、AI+医疗多场景互动
活动通过机会清单发布、未来场景建设推介等方式,搭建两地未来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探索场景赋能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未来产业,成都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力实施“立园满园”行动,优化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集成电路、高端软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产业集群20个,为未来产业新技术转化落地提供坚实的供应链支撑。
中国信通院未来产业研究部梁栗炎博士,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和创新趋势》主旨分享中表示,脑机接口已成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技术交叉学科特点突出,创新突破更加依赖多方力量的广泛协同。其中,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和赋能,脑机接口使得人工智能从感知决策走向新一代认知决策,人工智能使得脑机接口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应用更加落地。
跨区域《城市机会清单》在现场发布。本批次清单围绕场景赋能未来产业发展主题,聚焦京蓉两地未来产业场景建设,梳理发布供需信息共126条(需求信息68条、供给信息58条),涉及总投资14亿元,旨在促成项目、场景、技术、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京蓉未来产业机会共享、场景共建、协同发展,助力打造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
与此同时,活动深入贯彻《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瞄准《意见》明确的泛在网络、数字智能、前沿生物重点培育方向,组织蓉京两地量子互联、脑际接口、AI+医疗代表企业,开展场景推介与技术交流。
前瞻培育
场景赋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依托“科创资源+应用场景”叠加优势,聚焦未来制造、信息、能源等六大领域,遴选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群体智能、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0个赛道,探索建立“机会清单—场景创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目前,工业元宇宙、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等已入选省级新赛道,飞行汽车等产品成为全省首批未来产业标志性成果。
2024年,重点产业链机会清单月度发布常态化开展,全年聚焦工业元宇宙、低空经济主题举办2场清单发布对接活动,累计发布清单680条,围绕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和工业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支持14个创新应用实验室、9个未来场景实验室、46个标杆场景。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城市机会清单工作将按照“前瞻布局+规划牵引+场景孵化+梯度培育”的思路,以场景牵引未来产业转化孵化,推动成都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和培育壮大。
图据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