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爬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楼飞檐,四楼的走廊里已响起不同语言的交谈声。5月12日,“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正式开班,来自35个发展中国家的37位代表齐聚清华园,开启了为期六天的深度交流,这次交流,不仅是知识的碰撞,更是一场未来科技的沉浸式体验。跨国学员的AI中国之旅体验如何?和小编一起走进他们的一日探“智”记——
09:30智慧医疗课堂
AI如何改写生命故事?
“普通医生阅片15分钟的工作量,AI 0.3秒就能完成。”百川智能医学总监朱祖懿介绍,只需要轻点屏幕,肺部CT影像上的可疑区域立刻被红色框线精准标注。大家听到这里不自觉拿起手机拍照记录,感叹“AI+医疗”的飞速进步。
一位学员率先提问:“如何确定其准确性?”这个问题瞬间点燃讨论热情。医疗事业不同于互联网的需求驱动、产研配合。很幸运的是,百川智能在2024年底前组建了高水平的医学部,能指导和支持百川医疗模型的研发工作,推动与高水平医疗机构的合作。目前北京十三家国家医学中心,有七家已经和百川建立了联系。
在解答和讨论下,原本晦涩的技术概念,在思维碰撞中变得清晰可见。北京作为全球智慧医疗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其在基层医疗AI系统推广、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成为这场讨论的重要注脚。
13:00数字工作坊
给AI世界立契约
享受中国美食后,午后的教室,在《全球数字契约》后续落实的专题讲座中,联合国数字和新兴技术办公室高级顾问 Danil Kerimi 与在场学员交流分享着。
通过分享,大家意识到这份契约如同互联网世界的“交通规则”,切实落地方能保障网络世界的安全与公平。未来,各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数据传输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契约有效执行,让更多人知晓契约带来的益处。
互动环节,大家围绕《全球数字契约》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描绘着全球数字治理的未来图景。这些讨论,也正是北京推动人工智能有序发展、建设全球创新高地的缩影。不少学员表示,今天的两场课程让他们感受到中国AI的新变化以及看见了世界AI的新发展。
14:30首钢科幻基地
从钢铁时代到AI纪元
穿过锈迹斑斑的高炉,学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工业遗迹的厚重与未来科技的轻盈奇妙交融。
有学员在刘慈欣的照片前驻足合影:“在上学时就读过《三体》,那些科幻场景像是遥不可及的梦。今天在中国,我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模样。”
在参观过程中,不时有人边走边讨论:“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了,但每次来都不一样,特别是这次对中国AI领域有了新的认知。”“是啊,上午的AI医疗令我印象深刻,这样的技术如果能应用到我们国家,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在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大家看到机械臂精准地完成复杂操作,机器人按照预设路线平稳移动,像一个未来工厂。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展示的不仅是前沿技术,更是北京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成果——许多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场景。
上一篇:沈阳首启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
下一篇:国内有机光电迎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