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客户端见习记者 林昱辰 记者 赵煜
“想体验‘撕拉片’的顾客要尽快了,相纸库存告急!”
近日,一种即拍即得的摄影方式——“撕拉片”,在社交平台掀起热潮。“撕拉片”需由特定的相纸和相机拍摄,拍摄后需手动将相纸从底片上撕开,并在几分钟内逐渐显现图像,呈现出独特的复古色调和质感。这种独特的操作手感和复古成像风格正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宠。
二手平台居高不下的“撕拉片”相纸价格。图源网络
位于海曙区永宁巷1号的黑匣子工作室里,主理人飘师傅(化名)的周末总是忙得停不下来。
“现在品质好的相纸,二手平台已经炒到了一盒3000块钱。”他边整理器材边说,“这样平均下来每张‘撕拉片’的相纸成本达到了300元。”
更棘手的是配套设备的短缺。“‘撕拉片’的镁光灯,一颗灯用四次就报废了,这个东西目前也是停产的。”飘师傅补充道。
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黑匣子工作室的“撕拉片”定价从最初的260元一张,逐步调整到了现在的358元;如果要搭配相框或多格拍摄,价格会更高。即便如此,预约依然火爆。
黑匣子主理人飘师傅在朋友圈分享。图源网络
“我们这一周已经拍完了一盒相纸,还有很多顾客在社交平台进行预约。”飘师傅道。
嘶啦一声,成像完成。“手持泛黄相纸的复古质感,几乎成了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宁波Socialog摄胶场所主理人观察到,“撕拉片”正以独特的仪式感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记者亲自体验“撕拉片”,四宫格价格略高于单幅拍摄。林昱辰 摄
“如今我们很少冲印实体照片,正因如此,这种具象化的仪式感才显得愈发珍贵。”市民王女士分享道,她和男友平时除了使用拍立得相机外,几乎没有冲洗双人合照的习惯。在“撕拉片”“翻红”之际,他们选择用这种独特的摄影方式来记录彼此的感情。
据介绍,传统宝丽来“撕拉片”因数码冲击和成本问题于2008年全面停产,而富士“撕拉片”也因市场萎缩在2016年退出历史舞台。
多位艺人在社交平台分享“撕拉片”。图源网络
这股热潮的兴起并非偶然。
去年年底,多位明星晒出“撕拉片”作品,部分综艺节目使用“撕拉片”作为道具,引发粉丝效仿;而在今年,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涌现大量“‘撕拉片’拍摄挑战”,在复古怀旧风潮的持续发酵下,照相馆“撕拉片”业务呈现“井喷式”增长。
某社交平台搜索“撕拉片”显示超9万篇笔记。图源网络
“300多块钱拍一张单人照,对我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价位。”市民陈女士拿着刚显影完成的“撕拉片”说道,“现在照相馆拍组写真也要这个价。但‘撕拉片’不一样,每一张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情绪价值是普通照片给不了的。”
记者观察到,目前市场上“撕拉片”拍摄的价格普遍在300-400元之间,且随着原材料持续紧缺,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撕拉片”持续走高的价格也让不少网友称其为“纸片茅台”。
“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感,让年轻人甘愿为这份情绪价值买单——居高不下的价格背后,买的不是一张照片,而是“撕拉”动作的仪式感、显影等待的复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