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天的广西之行,给我带来许多惊喜。了解了很多信息,结交了朋友,还跟广西具体业务的分管领导无缝对接,收获很大。”北京博恒千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徐莉热情点赞,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暨人工智能企业广西行活动干货满满。
5月19—20日,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暨人工智能企业广西行活动在广西举行。来自北京的100多名人工智能企业家如约而至,与广西有关部门、企业、高校、院所亲密接触、热烈交流,并分组赴南宁、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等地探访,洽谈商机。从政策蓝图的精准对接,到产业场景的深度踏勘,再到面向7亿人口东盟市场的规划布局,当北京的科技基因遇上广西的向海雄心,一场以人工智能为画笔的“智联东盟”画卷正加速铺展。
京企入桂 双向奔赴
一个向海图强的枢纽——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会有哪些硬核内容?
在5月19日上午举行的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规划及支持政策》甫一亮相,便成为焦点。
南A中心正在建设的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勾勒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黄金链条。
“我们将联合知名机构建设跨境综合服务平台,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潘金峰当场表态,要发挥集团技术、人才优势,持续深度赋能京桂科技协同创新。
诸多广西企业则以“需求清单”回应科技诚意:
南方有色金属集团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图像、数据分析等手段,快速准确识别产品缺陷,找出浪费环节,降低能耗。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提出,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一盘棋统筹、一体化管控、一张网运营,激发西江、运河、海港的乘数效应。
生猪一咳嗽,人工智能通过声音识别就能判断其是否生病。广西扬翔集团期盼人工智能在生猪“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猪肉”一体化产业环节中大显身手。
广西交投集团更抛出“高速路网+低空物流”的立体交通大模型……这些桂企“晒”出的应用场景,如磁石般吸引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北京企业“亮”出技术底牌——从智慧教育的交互模型到无人驾驶的感知系统,前沿科技与真实需求的双向奔赴,让会场热度持续升温。
令人欣喜的是,对接会上京桂企业成功“联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开源社区联盟;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标志着京桂合作从意向洽谈迈向实体落地。
找准小切口 服务大场景
如果说对接会是现场谋篇,那么实地调研则是脚下布局。5月19日下午至20日,北京企业代表在广西兵分五路,深入南宁、柳州、桂林、钦州、防城港,在车间轰鸣与海浪涛声中寻找人工智能“落子点”。
智慧医疗,更好呵护你和家人的健康;智慧旅游,“刘三姐数字人”全程陪你徜徉八桂美景;智慧农业,让你从“农业小白”秒变种植专家……北京企业在南宁市的调研,从自治区数据局、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到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探寻“人工智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在汽车、钢铁产业的应用如鱼得水,让北京企业兴奋不已。在柳州,上汽通用五菱的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车间里,易智唯思(北京)智能公司联合创始人金虓找到合作点:“我们有‘AI质量工程师’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收集分析生产制造流程数据,实现优化提升。”
“22年前,我来过柳工开展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设计方面的服务。我的企业目前聚焦人工智能方面工业数据大模型的开发,希望能继续与柳工等柳州企业合作。”北京中关村科金公司总裁喻友平期待续写当年合作情缘。
“我们实验室已在通用型集群机器人平台、嗅觉相关应用研究、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开展工作,希望跟桂林企业进一步深入交流。”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郭子淳在桂林调研时看好当地高校资源和人才基础。
迎着轻柔的海风,北京企业代表在钦州、防城港考察向海图强的商机。
作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布局了许多东盟国家的航线,但智慧码头的丰富内涵亟待挖掘。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的“智能+制造”融合也有待优化升级。
“钦州在码头调度、化工生产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很迫切。”北京瑞莱智慧公司AI治理研究院院长张伟强表示,用AI大作文章,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在防城港市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核电火热的生产一线,调研代表与企业深入交流人工智能机器人如何进一步优化自动化作业流程,让生产更高效、更安全,提升管理与决策水平。
达观数据有限公司商务合作高级总监黄红波针对防城港企业的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达观数据与防城港企业在办公流程优化、产业数据处理、决策支撑等方面有着诸多契合点,有望共同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
“在钢铁熔炉旁谈AI温控,在集装箱码头上聊智能调度,这种一线调研,让技术找到了真正用武之地。”北京市相关负责人说,将主动迎接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智联东盟 合作共赢
通过此行,北京企业家对广西“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到东盟”的独特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南宁至河内网络时延将从107毫秒压缩至18毫秒的通信基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数字经济新规则,广西设立的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政策“红包”,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出海的黄金通道。
“这里是数据‘走出去’的最短路径,也是技术‘扎下根’的最佳支点。”北京九章云极科技公司董事长方磊的判断,道出了企业共识。
如何运用“AI+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应用场景”,追寻诗与远方?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容贤标认为,需尽快研发中国—东盟文旅行业大模型,开发中国—东盟文旅应用智能体,建设中国—东盟文旅知识语料库。北京人工智能企业有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孵化、应用、出海服务。
“目前,柳工的海外业务已经达到集团营收的一半,期待与北京人工智能企业家携手破解小语种服务瓶颈,让工程机械出海更顺畅。”柳工全球研发中心数字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帅说。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积累了海量的东盟语料资源,可以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提供优质数据基础,我们计划搭建多语言数据平台,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喂饱’优质数据。”
从政策到场景,从技术到市场,当人工智能的数字洪流奔涌南下,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开放海潮交汇相拥,这场始于京桂的技术握手,必将激荡出中国—东盟智慧合作的新蓝海。(统稿记者李新雄 采写记者付玮烨、唐绍怡、冯源、杨康、黄海健、李彬华 通讯员黎霞、高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