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词儿在军事圈炸了锅——爆震发动机。这玩意儿要是真成了,别说上海飞纽约只要俩钟头,就连咱们的六代机都能装上"外星科技"般的动力心脏。美国那边刚试飞了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国内重庆的民企也搞出了4马赫的"筋斗云"验证机。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能把爆炸当饭吃的发动机到底有多邪乎?中国手里攥着啥硬货?六代机真要改姓"爆"?
先说说这爆震发动机到底啥来头。传统发动机烧油像烧煤球炉子,得慢慢添柴火。爆震发动机直接玩爆炸,每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比台风还猛,推着飞机往前蹿。这就好比别人是骑自行车,你直接坐火箭——西北工业大学20年前就开始搞两相脉冲爆震,清华去年试飞的"清航叁号"直接让爆震波在环形燃烧室里转圈圈,活像给发动机装了个永动机。
为啥说这玩意儿能两小时到纽约?看看数据就明白:传统涡扇发动机热效率27%,爆震发动机直接干到49%。美国NASA测的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推力飙到5800磅,咱们重庆推重比公司的"筋斗云400S"更狠,1.9米长的身子骨能顶4000N推力。换算成客机速度,理论上能摸到16马赫的边儿,上海到纽约12000公里?油门一踩的事儿。
但爆震发动机最带劲的还是军事用途。六代机要玩"穿透性制空",没个20马赫的冲刺速度哪行?美国六代机方案里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推重比直奔15-20,咱们的斜爆震发动机在风洞里早把爆震波焊死在燃烧室了。去年珠海航展泄出来的"组合循环旋转爆震动力系统",15马赫指标直接把外媒看傻眼——这要是装上六代机,关岛基地的雷达还没开机,咱的战机都到头顶转三圈了。
别看美国现在咋呼得欢,咱手里可攥着三张王牌:中科院搞定了斜激波爆震燃烧状态全球首测,重庆那家民企把爆震发动机装上了苏-34无人机,更绝的是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连续烧了251秒。这些实打实的进展,比老美画PPT强多了。爆震发动机最难的不是点火,是怎么让爆炸波乖乖转圈不撒野,咱们的"三维连续旋转爆震"技术愣是把这事整明白了。
爆震发动机这局棋,中国已经落下了关键几子。从清华的飞行试验到重庆的民企突破,从斜爆震风洞数据到氢氧发动机长时燃烧,这条赛道咱们至少领先美国半个身位。六代机装爆震发动机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啥时候官宣的事儿。等着瞧吧,哪天新闻里蹦出个"某新型发动机突破物理极限",那准是爆震技术捅破了窗户纸。到时候别说两小时到纽约,就是空天飞机往返大气层,也就是加脚油门的功夫。这场动力革命,中国人吃定了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