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大战,Lyft请老司机“上桌”
创始人
2025-07-01 08:01:06
0

作者 / 莫 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在自动驾驶逐步渗透出行行业的2025年,Lyft选择了一个不那么硅谷的方式来应对变革:邀请司机“上桌”。

2025年6月26日,Lyft宣布成立首个“司机自动驾驶论坛”(Driver Autonomous Forum),邀请美国亚特兰大的资深司机参与制定Robotaxi部署策略。

在外界看来,这或许不是一场形式主义的公关,而是一场围绕未来工作机会与社会接受度的协同试验。

Lyft正在用一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回应“自动驾驶将如何改变劳动者命运”这一命题。与此同时,竞争对手Waymo、特斯拉、Uber则选择了另一条更具科技范的路径来了个直线加速。

从对抗到共建,Lyft为什么拉司机入局?

“我们并不宣称知晓所有答案,但我们致力于共同寻找解决方案。”Lyft司机体验执行副总裁杰里米·伯德(Jeremy Bird)在论坛启动声明中反复强调“合作”一词。

这场被命名为“司机自动驾驶论坛”的机制,核心是让经验丰富的司机参与Robotaxi政策制定、服务规划及新岗位设计,首批6至8名亚特兰大司机将在今夏Lyft与May Mobility自动驾驶服务上线前提供关键建议。

据路透社报道,论坛将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Robotaxi政策制定、部署节奏把控,以及未来司机可转型岗位的探索,如远程车辆支持、车队运营管理等。

这一举措看似温和,实则直指自动驾驶发展中的一个核心悖论:Robotaxi一边被称颂为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技术飞跃,另一边却在全球零工经济的地基上投下不确定的阴影。

有分析师曾警告,若Robotaxi激进扩张,美国网约车司机群体可能面临大规模替代。

杰里米·伯德这次在声明中格外强调了“合作”。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中,大多数Robotaxi部署路径并未真正纳入司机声音。许多科技公司将其视为“转型阻力”,而非“共生伙伴”。

然而,现实却一再提醒:无论是系统的冗余安全,还是用户接受度、突发事件响应,人类因素仍是无人驾驶落地过程中的关键杠杆。

在此背景下,Lyft的这一动作被部分分析师视为一种“软着陆”策略。

根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此前一篇关于Robotaxi社会适应度的调研文章,公众对Robotaxi的最大担忧仍集中在“安全性”和“社会伦理”层面,其中包括“司机的未来角色”。

而让司机参与其中,既能缓和产业转型带来的社会摩擦,也可能为公司在政策协商、城市谈判中赢得更多筹码。

更实际的考量在于,Lyft并没有Waymo那样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它已经从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转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此次论坛首轮试点配合的是Lyft与May Mobility在亚特兰大的合作,后者是一家专注于中低速自动驾驶通勤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相比之下,这种"半自动化+人力监管+社区协同"的策略,更像是面向二线市场的现实主义打法。

Robotaxi竞速道上,各家路径为何日益分化?

当Lyft尝试平衡人力与机器之时,竞争对手正全速推进Robotaxi商业化。一场围绕城市路权、车队规模和技术标准的“出行革命”已进入白热化。

就在不久前,马斯克以标志性的激进策略入局。当地时间6月22日,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部署了一小队Robotaxi,开始搭载付费乘客。(详情可见《特斯拉Robotaxi,30块钱一趟》)虽然特斯拉尚未公布Robotaxi服务向公众开放的具体时间,不过马斯克已承诺将迅速扩大规模,并计划在未来不久扩展至美国其他城市。

尽管特斯拉初期部署仅10至20辆汽车,但马斯克已经画好大饼:计划在数月内将Robotaxi车队规模扩大至1000辆;到2026年年底,美国将有数10万辆甚至超过100万辆特斯拉进行自动驾驶。

根据《彭博社》6月20日报道,这批车辆在城市指定区域内接送真实乘客,由FSD Beta系统全程控制,后排留有应急监管人员。这种模式虽然仍属技术验证范畴,但已被视为Robotaxi商业化的前奏。马斯克表示将于2025年8月正式发布Robotaxi车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另外一头部玩家Waymo,则是在今年5月罕见公开其扩张路线图,到2026年将自动驾驶车队从1500辆捷豹I-PACE扩充至3500辆,覆盖城市从旧金山、凤凰城等现有据点延伸至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华盛顿特区。亚利桑那州梅萨工厂正全速改造车辆,每辆捷豹I-PACE出厂30分钟内即可投入运营。

更关键的是政策突破,5月20日,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批准Waymo服务扩展至旧金山半岛及圣何塞,为其每周25万次的付费出行量再开绿灯。

Uber的策略则相对灵活。放弃自研自动驾驶后,它转向平台化合作。如今,通过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Uber将Waymo、May Mobility、大众汽车、Momenta、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18家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的车辆接入Uber平台,构建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Robotaxi联盟。

而对比这三者,Lyft似乎走上了一条被低估但被视为更具可持续性的路线。

一方面,它不与科技巨头直接比拼技术领先性,而是回归自身“平台+社区”的本质优势。司机群体不再只是生产工具,而是成为过渡期的合作方、建议者甚至未来产品的用户代表。另一方面,这种“参与式治理”的姿态也为Lyft赢得了更多政策空间。

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多地监管机构正在重新评估Robotaxi对于就业、交通结构及城市伦理的影响。Lyft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正符合“共治型技术治理”的政策新趋势。

不得不说,Robotaxi时代,真正的难题不是技术,而是信任构建。自动驾驶的脚步愈发清晰,而围绕它的社会构建问题才刚刚开始。

Lyft此次“司机自动驾驶论坛”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一种罕见的自下而上的探索路径:不是把人甩出系统,而是重新拉入系统。当然,这种策略是否足够快、能否应对激进竞争对手的压迫,仍有待观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武汉造”激光装备、无人机卖全... 长江网讯(记者万凌李沁雪通讯员韩珊胡一洲)6月26日下午,武汉市“建设支点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
古尔曼:苹果正考虑放弃自研AI... IT之家 7 月 1 日消息,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今日发文称:苹果正在考...
何小鹏下单小米YU7“催”交付... 6月30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文称,自己也下单了小米YU7。随后,“何小鹏也下单了YU7”登上新...
原创 天... 在户外照明行业的广阔星空中,河南天禹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宛如一颗极为耀眼的恒星,凭借其卓越的综合实力...
原创 马... 如果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脑开放接口,和AI助手对接,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把唐诗宋词、新华字典、圆周率背...
“搭上”脑机接口,一个卖豆腐的... 当地时间6月27日,马斯克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团队开了一场持续1个小时的会议,重点谈及了...
知乎直答新升级 知识库可共享订... 据介绍,升级后的知乎直答知识库,支持用户通过上传文档、添加知乎创作、添加网页来创建主题知识库,并面向...
苹果向Vision Pro用户... IT之家 7 月 1 日消息,苹果今天向部分 Vision Pro 用户发放了调查问卷,主要对自家产...
5G赋能农机行业:农友机械集团... 在农机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5G+工业互联网工厂,近日成功完成了验收工作。这一项...
亿纬锂能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服务异常,请稍后重试 经观汽车 第二届锂电池大会暨亿纬锂能24周年庆近日在惠州举行。活动中,亿纬锂...
原创 唐... 古代王朝的世袭制皇位继承,强调血统的重要性。这个血统不仅仅是指皇帝的儿子,还要考量皇子母家的出身、血...
Robotaxi大战,Lyft... 作者 / 莫 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张 萌 在自动驾驶逐步渗透出行行业的2025年,Ly...
臭氧的“双面人生”:从高空保护... 一、臭氧:高空保护伞,近地“健康杀手” 距离地球表面20—50千米的平流层中,臭氧(分子式O₃)如同...
中国商业航天全景图:高频发射、... 作者 | 刘卓然 2025年6月6日凌晨,陕西西安的多位市民捕捉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一个“不明飞行物...
翔宇医疗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翔宇医疗(688626)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丁艺 孙薇 6月17日,中电电气(江苏)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为北美...
顺丰科技申请物流地址数据处理相... 金融界2025年6月3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物流地址数据处...
我科学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病... 【医线传真】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6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姚...
海河观察丨在天津,遇见生物医药... 日前,一场会聚生物医药产业精英的专场交流会,在天津港保税区举办。300多位嘉宾围绕放射性药物、生物制...
越疆科技面向全球批量交付人形机...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王辉)6月27日,越疆科技在日本制造业重要城市名古屋举办新品发布会,面向全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