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的评论区彻底“沦陷”。小米YU7上市仅3分钟订单突破20万,1小时后飙升至28.9万单。狂热的小米粉丝涌入余承东的社交媒体,晒出订单截图并留言嘲讽:“雷总累不累我不知道,但余总真的累了”、“余总,饭7了吗?和世界冠军比SU度,再练7年吧”。这些调侃背后,是华为与小米在新能源汽车战场火药味十足的对抗。
余承东与雷军的恩怨早从手机时代就已埋下伏笔。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余承东一番未点名言论引发轩然大波:“从其他行业来的公司只做一款车就卖爆了,虽然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好,但靠流量和品牌就能成功”。小米高管集体反击,卢伟冰引用“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强势回怼。双方隔空交火,将行业暗斗推至台前。
面对小米YU7以25.35万起售价横扫市场,华为闪电亮剑——联合上汽推出鸿蒙智行第五个品牌“尚界”。谍照显示,其首款SUV采用圆润封闭式前脸、隐藏式门把手及贯穿式尾灯,车顶激光雷达清晰可见,暗示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下放。余承东更提前打出“价格牌”:华为ADS高阶功能包直降4000元,年卡价格从7200元跳水至4999元,被业内视为对小米的精准狙击。
这场商战的核心,是两种模式的对撞:
小米凭借雷军个人IP和粉丝经济,以流量撬动销量,YU7上市即引爆市场;
华为则靠技术矩阵构筑壁垒,鸿蒙座舱、乾崑智驾和增程/纯电双动力方案形成“全家桶”体验。
余承东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鸿蒙智行旗下智界R7在YU7上市前紧急降价2万,起售价降至22.98万元,但仍难抵挡小米的流量洪流。而尚界作为华为首次下探20万级市场的利器,承担着“以技术反攻流量”的战略使命——用激光雷达和鸿蒙生态,正面硬刚小米的性价比神话。
硝烟已蔓延至用户心智战场。小米粉丝用订单“刷屏”余承东,华为用户则以问界M9单月1.5万辆的销量证明高端市场统治力。当狂热情绪裹挟理性,产品优劣反被淹没在口水战中。一位车企高管直言:“这种狂热符合乌合之众的规律”,随即因舆论压力公开道歉。
尚界能否成为华为的“复仇之剑”?答案尚未揭晓。但可确定的是:没有真技术,流量终是泡沫;没有用户思维,技术亦难落地。余承东与雷军的新战役,实则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营销内卷回归技术本质的成人礼——只有让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战争,才能淬炼出真正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