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庐山,一座生机盎然的植物园依偎着鄱阳湖与长江,承载了中国近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厚重历史,这就是中国第一座正规化科学植物园——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简称“庐山植物园”)。自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植物学家在此播下科研火种以来,庐山植物园历经近百年风雨,已成为集科研、保护、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更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典范。
历史悠久的绿色地标
1934年,在科学事业初创的艰难岁月里,怀着报国理想,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学者选址庐山芦林湖畔,创建了庐山森林植物园,这是中国第一座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植物园,开启了中国植物迁地保护的先河。91年来,植物园始终秉持“研究植物、造福人类”的宗旨守护种质资源,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推动科研发展,在改革开放后迈向国际舞台。
如今的庐山植物园,已形成“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庐山本部聚焦亚高山植物保育;鄱阳湖分园立足湿地植物及生态保护,与庐山本部共同构建“一山一水”的特色研究体系;南昌科研中心聚焦植物科学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山南分园聚焦植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通过“植物资源开发+产业帮扶”模式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此,庐山植物园强化党建引领,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科研”,让这所历史悠久的科研机构焕发出新生机。
科研创新的持续突破
科研创新是庐山植物园的立园之本。近年来,庐山植物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产出了领域内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助力中国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引领作用。
庐山植物园研究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在生态环境领域,揭示了全球被子植物叶片水力效率与安全性的权衡机制,为理解植物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新视角;在水生植物研究领域,解析了鄱阳湖水体特征,为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植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领域,培育了猕猴桃和八月瓜等水果新品种,挖掘喀斯特地貌野生植物、培育高钙蔬菜,改良庐山云雾茶和庐山小土豆等地方特色作物种质。
在科研机制创新方面,庐山植物园构建“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协同模式,赋予科研团队更多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
物种保护的中坚力量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庐山植物园肩负着以黄山—怀玉山区和鄱阳湖区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任。园区已收集保存活植物过万种,包括数百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坚力量。
以创建国家植物园为目标,庐山植物园新建与提升了多个植物专类园,优化了园林景观,完善了游步道系统,为植物迁地保护提供了优质平台。同时,园区大规模更新安装植物信息二维码牌、植物名牌及专类园解说牌,将科研园区转化为“活的植物博物馆”。这种“保护—研究—展示”一体化的模式,让珍稀濒危植物在迁地环境中得以存活、研究并被公众认知。
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庐山植物园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搭建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成功举办海智惠赣鄱暨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庐山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际植物园管理培训班,吸引了国内外一众专家学者,成为展示中国植物科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在科研合作方面,庐山植物园与比利时国家植物园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派遣科研人员赴海外交流,融入全球科研网络。同时,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基地,联合相关机构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活动,并与高校合作共建卫星园,实现了科研资源的跨区域整合。
园区依托丰富资源开发科普课程,年接待参观者逾百万人次。2024年,园区获批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博士后,形成了“科研—教育—科普”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的向外拓展
为推进庐山国家植物园创建,庐山植物园与庐山市政府合作在庐山南麓建设了山南分园。山南分园重点聚焦亚热带低海拔植物资源的收集、展示与产品开发,建成奇花异卉馆、热带雨林馆、沙生植物馆等专业温室,保育全球珍稀濒危植物数千种,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库。
庐山植物园依托山南分园组建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碳中和与生态系统碳汇、植物迁地保护与利用等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已研发出多个药食同源新产品,培育出多种功能蔬菜,研发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山南分园创新打造大型沉浸式植物主题乐园及科普影院,通过互动体验、全息投影等技术,让游客探索植物奥秘,已成为集“科研赋能、产业反哺、科普惠民”于一体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窗口。
迈向未来的绿色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庐山植物园正以创建国家植物园为契机,谋划未来发展前景。目前,园区正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建设,力争早日通过创建评估,成为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在科研设施建设方面,庐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与庐山—鄱阳湖山湖连续体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不断推进,将为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研究提供长期数据支撑。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园区积极引进国家级人才、青年博士、海外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科研梯队。未来,庐山植物园将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为科研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庐山植物园正大力推动“数字园区”建设,不仅构建数字化植物标本库,实现标本信息云端化,还开发了植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植物引种、定植、栽培、物候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同时,依托重点实验室开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森林碳汇等研究,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庐山植物园作为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之一,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使命,将全力以赴提升物种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水平,始终坚守“守护生物多样性、服务国家战略、惠及民生福祉”理念,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书写更加壮丽的绿色篇章。
数据来源:庐山植物园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