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连日来,深圳科技馆前沿科技研学课程吸引许多学生参加,馆内研学活动亮点频频。这座科技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用五大创新亮点打破了观众对传统科技馆的想象。
据统计,开馆两月有余,这座场馆已接待观众超70万人次,强劲带动周边文旅消费攀升;千余场科普活动以多元形式播撒科学火种;更深度联动馆校资源,积极响应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为青少年打造趣味与教育兼具的第二课堂。
主题前沿:让数字文明可感可及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 以“通信科技”为展示主线,成为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不同于传统科技馆按部就班的参观模式,这里用“科技叙事横轴”和“深圳产业纵轴”搭起一张多维度的体验网,950项创新展项并非简单的硬件拼凑,而是把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复杂科学知识,都拆成了能亲手操作的交互体验。
走进场馆,你会发现AI大模型就像个智慧核心在驱动着一切,5G和物联网织成的感知网络把展项、服务、管理紧密连在一起,智慧服务让参观一路顺畅。这里没有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跨学科、主题式的展陈设计,打破学科边界,将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巧妙融合,处处体现着深圳特色。你可以在科技、艺术与文化交融的氛围里随意穿梭,每一次互动、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亲身感受数字时代的变革,让你真切体会到:我们不只是数字时代的参与者,更是数字文明的创造者。
展项领先:950个互动展项解锁好奇心
深圳科学技术馆的950个创新展项数量居国内科技馆前列,展项围绕数字时代生活方式,从日常场景切入,让观众直观感受科学原理,在沉浸式体验中引发对科技的深度思考。
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顺着生活记忆的脉络,展示从黑白电影到XR影像的技术发展,呈现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人类记录和观看世界的方式,观众通过新旧对比,能切实体会到技术迭代对生活体验的实际影响。二层“你好,世界!”展厅里,挥手操控虚拟场景等互动展项,把云计算、万物互联等基础概念变成易懂的生活常识,观众动手操作时就能明白数字世界的运行逻辑。三层“美好生活”展厅聚焦日常场景,机器人互动、智能家居远程操控等展项,直观展现AI大模型给生活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四层“智慧产业”展厅结合深圳“20+8”产业集群特色,围绕智慧物流、新材料研发等产业场景设置展项,像新材料设计过程演示、智慧物流效率展示等,让观众清晰看到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后对生活的服务价值。五层“宇宙探源”展厅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模拟太空站体验等展项,连接极微观的生命奥秘和极宏观的宇宙浩瀚,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前沿科学探索与生活中对未来的追求相联系,让观众在震撼体验中思考科技如何拓宽人类认知边界。这些展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直观的方式体现着“科技让人类生活更美好”。
科教多元:不止观展的沉浸式科普实践
深圳科学技术馆以多元科普供给为导向,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构建起丰富立体的科普教育体系。通过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将“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依托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为青少年打造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科技场景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
馆内开发多主题研学课程,推出“少年科学家”培育计划,深度聚焦“低空飞行”“数智竞技”“脑科学”“人工智能”“智慧生活”“航空航天”“生命基因”“深海探索”8大主题研学活动。课程体系涵盖科普表演、深度观展、课题研讨等多元项目,以互动体验、实践探究等生动科教形式,替代传统单向的展品讲解模式。这一体系紧扣PBL项目式学习、STEAM教育、跨学科融合、做中学、社会性科学议题五大科学教育理念,既契合不同青少年的兴趣偏好与认知规律,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多样化实践载体,又能充分满足多元科普需求,持续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注入强劲动力,彰显“聚焦前沿科技,培养创新人才”的科教特色。
建筑科幻:“大飞船”本身就是科普展项
作为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学技术馆以“大飞船”的独特形态,成为人类探索未来科技的具象化载体,与科技馆的核心定位深度契合。场馆建设用地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以自然形态为灵感,深灰色金属外衣勾勒出极具未来感的飞船造型,U型布局巧妙融合未来设计与自然生态元素,仿佛一艘停泊于城市的科技飞船,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向往。
38米超高中庭如同飞船的核心舱,重构立体空间叙事,诠释“科技、生态、艺术”理念。建筑体量向西延伸形成的动感户外露台,恰似飞船的舷窗平台,既是展厅功能延伸,更让探索者得以俯瞰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致。内部展厅从中庭延伸而出,部分悬浮于空中,如飞船的功能舱段,通过视觉线索引导游客如穿梭科技长廊般自然穿行,大面积玻璃幕墙则像飞船的观景屏,将自然光与公园景观引入“舱内”。从被动式环境策略的精准优化,到中国首例大规模双色INCO 技术打造的“星际外衣”,再到数字孪生工艺实现的毫米级精度建造,这座“科幻大飞船”的每一处细节都呼应着人类对未来科技的探索精神,让建筑本身成为科技馆最震撼的 “展品”。
运营创新:“双轮驱动”打造科技馆深圳模式
为深化公共文化场馆运营改革,深圳科学技术馆在全国科技馆行业首创“事业单位+运营公司”模式,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核心逻辑,构建起“1+1”的科技馆运营体制新模式。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协同增效,更探索出特大型科技场馆运营的“深圳模式”。
在该模式下,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引领、科普教育研究与督导管理的专业优势,牢牢把握科普方向的正确性,主导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运营公司则聚焦市场拓展、服务规范与机制灵活的效能优势,通过节假日特色活动策划、依据观众反馈动态调整运营等灵活举措,让服务更贴近公众多元需求,持续增强场馆的吸引力与体验感。使这座“大飞船”不仅在建筑形态上引领潮流,更在运营效能上成为全国科技馆行业改革的鲜活样本。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