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近日,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一年级选考地理的130余名学生,走出校园,分别深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京东物流园区,进行了生动的地理研学实践。
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展览馆,同学们追溯了企业70年发展历程,从“一五”时期的工业布局,到如今成为“城中厂”的变迁,深刻理解了城市扩张与工业区位的动态调整。
走进智能制造车间,高效的生产线、5G远程操控和“黑灯工厂”的无人化作业,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传统重工业正迈向智能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从体力型、技能型转向智能型、创新型。
在新能源展区,电动挖掘机、氢能动力机械等绿色产品,展现了太重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转型路径。而出口全球的高铁轮轴等产品,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坚实步伐。
同学们走进京东物流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将课本上的“产业区位”、“交通运输”和“区域联系”等抽象概念,转化为眼前鲜活的场景。
同学们参观了无人仓和智能分拣仓,亲眼目睹了货物如何通过高效的空间组织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从入库、存储、分拣到配送的快速流转,真切感受到了“时空压缩”和“区域一体化”的力量,理解了现代物流作为经济“大动脉”的关键角色。
“以前只知道网购方便,今天才真正明白背后有如此庞大精密的系统在支撑!”“课本上的区位理论,今天终于看到了真实案例!”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兴奋地交流着见闻和感悟。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产业探秘,更是一场沉浸式的地理课堂。它打破了教材的边界,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触摸地理脉搏,理解国家产业发展战略背后的地理逻辑,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
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
供稿:昝玉姬
编辑:田田
审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