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
传统搜索的时代,结束了。
7月2日,百度搜索宣布十年来的最大改版,只能输入关键词的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不仅能够容纳超千字的长文本,还集成了多个AI应用。
从PC互联网时代的王者,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追赶者,百度熬过了“失去的十年”,付出了千亿级的研发支出,得到了一个标志着搜索引擎进入AI时代的:框。
【01百度拼了】
2017年7月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百度首届AI开发者大会。
上午十点,大会现场座无虚席,一位身材纤瘦、穿着T恤加牛仔裤的男人站在台上,一开口就点燃了全场的气氛,“欢迎大家来参加百度第一次,也是中国工业界第一次大规模的AI开发者大会。”
估计您心里已经觉得这个人是李彦宏。那恭喜您,想错了。这个献上百度AI开场演讲的人叫陆奇,六零后,复旦毕业后赴美留学,曾为雅虎和微软打造搜索引擎,抢走谷歌在欧洲20%的市场份额,被谷歌称为“最好的竞争对手”。
2017年1月,陆奇被下决心转型AI的李彦宏挖到百度,担任集团总裁兼COO,全面掌舵百度的AI业务。
首届开发者大会上,陆奇充满自信地官宣了百度的AI架构,前台是语音交互系统DuerOS和自动驾驶系统Apollo,后台是百度大脑和智能云。
介绍自动驾驶时,陆奇视频连线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当时的李彦宏正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上,从北京五环路的车流中赶往会场,当观众看到他举起双手在空中画圈时,现场响起一阵阵尖叫,连百度的员工都在心里喊着“牛逼”。
▲陆奇连线李彦宏,来源:百度微博
到达会场后,李彦宏一路小跑地上台,向观众介绍仅用三天做出来的无人车,“使用Apollo1.0,三天就能开发一辆具有基本能力的无人车。”
因为开“无人车”上路,李彦宏收到了一张交通罚单,交完罚款,他说出了那句被用作新闻标题的话,“无人驾驶的罚单来了,无人驾驶的量产还会远吗?”
参加过那次大会的人,都对李彦宏和陆奇的“火力全开”印象深刻,因为大家许久没有见到如此充满活力、大秀技术的百度了,前去报道的媒体感慨:
百度拼了。
【02隔代抢跑】
百度拼了,也是被逼出来的。
百度至今为止的巅峰,都还停留在谷歌退出中国后的2011年,市值超过腾讯,位列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并且手握七八个用户量过亿产品,一时风头无两。
现在回头看,那也是百度危机的根源。
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涌来时,腾讯、阿里纷纷重兵力推各自的APP,但是百度毫无动作,等意识到问题严重时,一切已经是来不及了。
2016年三季度,百度营收首次出现负增长,市值跌破500亿美元,腾讯、阿里的市值则双双突破3000亿美元。
百度彻底落后了,翻身突围的机会在哪里?
李彦宏把目光投向了AI。理科出身的他在大学时就对人工智能怀有兴趣,百度也一直在储备AI的技术和人才。
移动互联网,百度已经落后了。AI一定是未来趋势,何不直接跳过移动互联,奔入下一个战场,抢占新未来的先机?
痛定思痛后,李彦宏决定,放弃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瞄准AI,全力开打。
2017年1月,李彦宏在百度大厦名为“青玉案”的会议室,亲自为陆奇召开媒体见面会,后者被赋予百度成立以来的罕见职权,六大事业群副总裁向他一人汇报。
▲陆奇,来源:百度微博
陆奇将主航道定为AI和信息流业务,他整合成立了智能驾驶(IDG)、智能生活(SLG)两大事业群,合力推进Apollo和DuerOS两大核心业务,与之不相关的医疗、外卖则被果断裁撤。
更深的影响是对工程师士气的提振,一般高管只问用户体验这种比较虚的东西,陆奇会直接问算法和代码,还会在内网回答一线工程师的业务提问,一位基层工程师说,“这相当于将军亲临阵前慰问,大家的心气儿马上就起来了。”
百度开始找回那句多年前的业内评价:百度靠技术,腾讯靠产品,阿里靠运营。
然而,这只是开了个好头。
入职16个月后,百度却突然宣布陆奇卸任总裁和COO,百度的AI转型,也因此被闪了腰。
【03更硬的AI】
陆奇卸任后半年,百度迎来all in AI的第一战,智能音箱市场的“千箱大战”。
当时,市面上有超过两千家智能音箱厂商,既有阿里、小米这样的大玩家,也有想趁机捞一把的投机者,战况十分焦灼,当阿里的天猫精灵X1把价格打到99元时,很多厂商都觉得玩不下去,想放弃国内市场。
2018年3月,百度上场了。
搭载DuerOS对话式AI系统的智能音箱“小度在家”发布,李彦宏亲自站台,分享了自己的家庭趣事,“我小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会问小度,‘妈妈对你不好,该怎么办?’”
“小度在家”的操盘手,是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SLG)总经理景鲲,他硕士毕业后加入微软中国,在陆奇的团队里主导研发了AI聊天机器人小冰,2014年加入百度。
“内卷改变不了世界”,是景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各家为了降低成本把功能压缩到极致时,没有先发优势的小度反其道行之,给智能音箱加了一块屏幕,推出国内首款带屏幕的智能音箱,首发价599元,补贴后299元。
有屏的智能音箱,能在语音交互的同时,给用户可视化的反馈,比如问辣椒炒肉的做法,小度能直接播放教学视频,用户体验大幅提升。
在别家的智能音箱被当作闹钟的时候,“小度在家”通过屏幕放大了自身的算法和内容优势,一举杀出重围,改变了智能音箱的战局,阿里和小米也纷纷推出带屏音箱。
2019年,小度智能音箱出货总量达到1730万台,拿下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成绩,当年全球智能音箱的前五名是: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和小米。
“千箱大战”后,景鲲收获了“小度之父”的赞誉,李彦宏也在内部信里对他点名表扬,“景鲲带领SLG团队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2020年,独立融资的小度科技成立,景鲲出任CEO,后于2023年离职创业,百度老将李莹接任,继续发力智能硬件。
“小度”逆袭之际,百度的智能驾驶事业群(IDG)则在苦练内功,以每年两个版本的速度迭代系统,其负责人李震宇被称为带领无人车团队“熬过万丈孤独的人”。
北航毕业后,李震宇加入华为,获得过“最高荣誉金牌奖”,他于2007年加入百度,任职过多个部门,接手IDG时,正好赶上百度的多位自动驾驶大佬出走,人心浮动之时,李震宇留住了团队骨干,以“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战略推进项目。
2021年8月,百度发布了凝结Apollo技术积累的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探索,无人驾驶的出租车陆续在各大城市上路载客。
▲2021年的萝卜快跑无人车,来源:百度微博
想起无数工程师端着电脑,跟在无人车后面奔跑的日日夜夜,李震宇发文感慨:自动驾驶不再是远在天边的黑科技,而是真正触手可及的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海,有记者第一时间体验了“萝卜”是如何快跑的:上车,输入手机尾号,点击“开始行程”后,方向盘自动转向、回正,在驾驶席上,配有一位真人安全员,双手全程放在膝盖上,“掌心朝上、不碰方向盘”。
车内有三块屏幕,车机系统一块,乘客面前两块,显示路线、时间和数字化的路况,安全员向记者介绍,“车载雷达扫描静态物体,摄像头负责识别动态景象,‘萝卜’正在学习人类的驾驶习惯,油门踩得比较猛,还没掌握‘轻踩油门’”。
一年后,在深圳运营的“萝卜快跑”已经没有了安全员,车开得也更像“老司机”了,掉头转弯很平稳,遇到周围车辆违反交通规则时,也能做到及时制动。
去年夏天,萝卜快跑在武汉上了热搜,引发一场社会大讨论,有武汉出租车司机抗议“无人车不应该满大街接单”,还出现了“无人车与行人相撞”的新闻。
李彦宏对规模和安全的争议作出了回应,“我们在武汉出租车市场占比很小,400台车大概占1%,规模扩大还需要很多年。”
关于安全,萝卜快跑引入了真人远程代驾技术,当遇到机器处理不了的状况时,后台的真人驾驶员能迅速接管车辆,历经1亿公里的实测,未发生过重大事故,出险率是人类司机的十四分之一。
2024年12月,与景鲲类似,李震宇也选择在业务进入新阶段时,离职创业,百度培养的另一位勇将王云鹏接任IDG。
对于自动驾驶,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是何时盈利,从2015年正式成立L4事业部算起,百度累计对自动驾驶投入了1500亿的研发费用,但业务的营收数据一直未在财报披露。
盈利不仅对百度至关重要,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也是里程碑的时刻。
在今年的财报会议上,李彦宏终于明确表态,“已经看到了清晰的盈利路径”。
他说,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了十多年,正在运营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RT6,单车成本20.46万元,是世界上最具成本效益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成本是特斯拉的三分之一,waymo的七分之一。
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部署了超1000辆无人车,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大陆地区不再配备安全员,实现100%无人驾驶运营。
这一成绩,在全球业界,都是遥遥领先。
十多年的持续投入,熬出了成本下降与规模扩大的局面,百度自动驾驶的“Apollo登月时刻”,已近在眼前。
有“科技股女股神”之称的美国著名投资人Cathie Wood在近日表示,在她看来,10年内能规模落地的Robotaxi企业有三家:
特斯拉、Waymo和百度。
【04告别搜索】
2009年,李彦宏首次提出“框计算”的概念,那是他心中的“数字理想”:用户在“框”里提交需求,并匹配最佳的应用服务,满足其需求,而且这个“框”一定是开放平台。
当李彦宏在百度创新大会上发布“框计算”的实施方案时,英国《金融时报》发文赞赏:
这个把应用开放平台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的创意,是中国企业少见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例”。
但是,竞争对手谷歌的“骤然离去”,让一家独大的百度失去了动力,直到2016年,李彦宏才在公开信里反思:
“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在追逐KPI,我们的价值观被挤压变形,百度搜索十几年没怎么变过,我们没有给用户提供一个真正创新性的新产品。”
2017年至今,每年一度的AI开发者大会,见证了百度全面转型AI的历程,2018年,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2019年,吉利李书福亲临现场,与李彦宏连线演示车机互动;2023年,推出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
在今年的AI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新一代文心一言模型4.5 Turbo和X1 Turbo,多项测试表现优于GPT4.5,API调用价格仅为GPT4.5的1%,并且完全开源。
李彦宏表示,他希望结束大模型厂商卷生卷死的现状,通过开源让开发者受益,“一个西部的果农,也能用百度的工具开发卖水果、算账的应用。”
百度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1331亿元,净利润238亿,同比增长17%,传统在线营销收入同比减少6%,AI成为增长的第一动力,驱动百度文库、智能云等业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如果仅从市值上看,百度或许经历了“失去的10年”,但在AI技术的突破上,百度未有失去:
截至2024年,百度在全球累计公开人工智能专利申请2.7万件,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达2.2万件,授权量达1.2万件,连续7年位居国内第一,转化的技术惠及数十个行业、超100个应用场景。
新版搜索的发布,算是让李彦宏和百度实现了当初的“理想之框”,它能通过DuerOS输入需求,生成图片、视频、PPT,也能接入Apollo智能座舱,把框内的文本转化为自动驾驶的可操作指令,以及其他等待用户探索的广阔空间。
李彦宏曾经面对台下的开发者说:
“大家看到了,在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我坚信AI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百度的改变,正在加速。
【参考资料】
[1《陆奇:拨开百度迷雾的局外人》人物
[2《对话李彦宏:百度的危机和未来》财经
[3《框计算:布局未来搜索》第一财经
上一篇:脑机接口,意念无形亦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