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央视曝光“毒手机壳”!引基因突变,致癌率极高,家里有的快丢掉
创始人
2025-07-18 04:41:48
0

前言

手机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部,甚至有些人从不离身,到哪都要带着手机。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每天触摸的手机壳,很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在近期,央视新闻就报道了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市场上常见的廉价手机壳,其中就含有非常多的有毒物质。

新闻报道

如果长期接触使用这些手机壳,很容易被确诊为肾衰竭,甚至还有致癌风险,无形中要了你的命。

更吓人的是,这种廉价手机壳在全国都有,年销量更是近百万,坑害的正是离不开手机的年轻人。

那这样看似无害的手机壳,究竟为何会变成健康的隐形杀手?生活中我们又该怎么避免呢?

毒手机壳危机

不少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买的手机壳往往散发着浓烈的塑料味,当手机发热时,这种刺鼻味道更加明显。

而这种明显的塑料气味,很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信号。

央视调查发现,这种手机壳行业准入门槛极低,只需购买模具即可批量生产。

手机生产车间

许多小作坊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业级染料,甚至违规添加廉价助剂。

有从业者透露,正规原料每吨上万元,掺入废塑料成本能降低三分之二。

部分商家甚至回收医疗废料、电子垃圾,简单处理后注塑成型,这样生产出来的手机壳往往携带塑化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廉价手机壳

其中塑化剂通常指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儿童发育异常,出现性早熟、生殖系统发育受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问题。

同时这种物质还会增加疾病风险,如哮喘、过敏症、重金属慢性中毒这种慢性病。

肾衰竭危机

对成年男性而言,会造成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则会出现内分泌紊乱,影响生活作息。

专家指出,这种手机壳含有的多环芳烃物质中,某些成分还具有强致癌性,易通过皮肤接触和呼吸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蓄积。

长期接触会在人体内经代谢转化,引发基因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内含致癌物质

从个人角度看,这些小作坊的做法实在是唯利是图,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降低那点成本,使用如此劣质的材料,将消费者暴露在健康风险之下,这种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但手机壳的危机还远不止于此,现在常见的9块9包邮的廉价手机壳,潜藏的危机同样不可忽视。

化学物质

9.9元包邮低价手机壳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9.9元包邮”手机壳成为热门产品。

但在评论中,“拆封后即散发浓烈塑料味”的声音屡见不鲜,还有消费者指出,使用一个月后,手机壳仍有残留异味难以消散。

铅含量超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开展了手机壳产品质量专项风险监测,随机从各类销售渠道购买了价格从十几元到近百元不等的20款手机壳,对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已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

铅含量超标,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发肾衰竭

同时制造过程中使用工业胶水的,还可能导致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长期接触有引发慢性中毒的风险。

新闻报道

目前手机壳未被列入强制性认证商品目录,大量“三无”产品(无厂名、无质检、无标准)通过电商渠道流入市场。

消费者仅凭网页图片难以判断材质优劣,部分商家还通过“环保材料”“无毒无味”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叫人防不胜防。

不得不说,这些低价手机壳的质量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三无”手机壳

商家为了追求销量和利润,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全然不顾产品质量。

消费者在追求低价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健康风险,这也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能只看价格。

但在生活中我们总不能买一个手机壳就检测一次,有没有方便的方法能识别“毒手机壳”呢?

琳琅满目的手机壳

如何选购?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手机壳,普通消费者要想避免买到有毒有害的产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要掌握“三看一换”原则。

首先的重中之重就是“看认证”,购买手机壳时,要优先选择包装标注“3C认证”和“执行国标《手机壳套通用规范》”的产品。

人们常用

这两个认证标志是产品符合相关质量和安全标准的重要证明,只有符合GB4806.7-2023食品安全级塑料标准的手机壳,在材质安全性上才更有保障。

对于那些无厂名、无质检、无标准的“三无产品”,坚决不能购买,因为它们很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健康构成威胁。

加工工厂

其次就是用手来“看”材质,材质永远是决定手机壳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液态硅胶和TPU材质的手机壳相对较为安全,这类产品通常无异味,手感柔韧,捏起来软但有韧性。

在挑选时,如果手机壳有刺鼻异味,或手感过于黏腻、掉色,且边缘毛刺过多、按键卡顿,那么很可能属于劣质手机壳,不建议购买。

闪光手机壳

另外尽量避免购买过于鲜艳的荧光色或带有廉价香氛的手机壳,这类产品为了达到特殊效果,可能添加了过量的工业染料和化学物质,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一个“看”就是“看工艺”,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壳,在工艺上会更加精细。

按键孔精准,能够确保手机按键使用顺畅,接缝严密,整体质感较好。

手机不离手

而劣质手机壳常常会出现按键卡顿、边缘不平整等问题,使用体验差,且很可能在材质和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提醒消费者要“定期更换”,即使购买的是符合标准的手机壳,长期使用后,也可能因磨损、老化等原因导致有害物质释放。

定期更换

建议每半年更换一次手机壳,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同时在使用新手机壳前,可用清水冲洗并通风放置一周,这样能有效减少新手机壳可能携带的有害物质。

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由于他们的身体较为敏感,更应格外注意手机壳的选择和更换。

若发现使用手机壳后出现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毒手机壳

结语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手机壳虽小,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央视曝光的毒手机壳事件,也在提醒我们不要贪图小便宜,不然付出的可就是健康的代价。

当消费者在选购手机壳时,希望永远记住一个简单的原则,如果它闻起来不对劲,很可能真的有问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斥... 7月16日,日本《日经亚洲》发文惊呼:“中国能造出自己的ASML吗?”文章指出中国正在光刻技术领域全...
酷卡仕取得镜头膜拆卸工具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酷卡仕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镜头膜拆...
思维链之父跳槽Meta,不只因... 新智元报道 编辑:KingHZ 【新智元导读】离开OpenAI,只是为了Meta天价薪资?Jaso...
大模型转行土木工程!首个「打灰... 新智元报道 编辑:LRST 【新智元导读】首个工程自动化任务评估基准DrafterBench,可用...
老板电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老板电器(00250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黄... 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
湖南湘江新区“新星”迭起 闯出... 中新网长沙7月17日电 (张雪盈)在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下料分拣产线上,仅需6秒,形态各异的...
天资一般适合做科研吗?钟南山:... 7月17日下午,2025年广东省首期“脱颖训练营”(暑期)在广州实验室举行。活动上,“共和国勋章”获...
石化油服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石化油服(600871)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常州雷利取得转轴组件及使用其的...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转轴组...
南通合盛制辊取得辊筒加工用同步...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通合盛制辊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辊筒加...
九阳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九阳股份(002242)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断电?不存在!深圳人形机器人自... Walker S2人形机器人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3分钟极速自主换电。 上狠活了!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
AI体验官㊾丨有了适宜环境,愿... 如果说,拥抱人工智能,就是拥抱未来。那么京桂两地,正在朝着同一个未来前进。 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赛道上,...
安利股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安利股份(300218)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海尔智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原创 央... 前言 手机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部,甚至有些人从不离身,到哪都要带着手机。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每天触...
《自然》网站:中国AI模型“又... 钛媒体App 7月17日消息,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6日发表文章说,中国人工智能(AI)模型Kimi...
“文化+科技”助力中国故事海外... 孙佳山 当观众戴上VR设备,跟随虚拟角色小北、小武穿越到阡陌农田,在插秧耕作的汗水中感受中华农耕文明...
智慧生活具象化!残特奥会将成为... 今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屡创亮眼成果。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和先进制造业大省,在科技助残方面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