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7月9日,移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2590.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资总额超27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募资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3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批拟上市的企业中,有9家在今年6月递交了上市申请。
(2025年拟港股IPO机器人企业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典驰,来源:企业公开信息)
据统计,在港交所首发上市的机器人企业中,绝大多数还未实现盈利。拟“A+H”两地上市的企业中,石头科技、兆威机电、广和通三家为已经盈利企业。
待上市的机器人公司大多聚焦移动、工业、服务等场景。虽凭借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吸引了阿里、腾讯等巨头资本入局,营收保持增长态势,但高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下的持续亏损仍是普遍困境。在行业融资遇冷、市场分散的压力下,港交所18C章政策为未盈利特专科技企业打开资本窗口,成为企业募资输血的关键抓手。
IPO是这些企业关键的转折点,能否凭借资本东风打破“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进而形成技术迭代升级与资本持续关注的良性循环,已然成为观察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的重要样本。
多数亏损,募资输血
据记者梳理,若按应用场划分,除了刚刚上市的极智嘉外,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凯乐士都是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有埃斯顿和翼菲智能2家;面向家庭或商业等服务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有云迹科技、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割草机厂商乐动机器人,具身家庭机器人厂商卧安机器人;另有面向机器人自动化和AI的镁伽科技。
这些行业相比于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垂直,商业化路线清晰,因而曾经风光无两。不少企业在融资窗口期,大额融资“拿到手软”,但也造就了行业拥挤的局面,价格战不断,企业压力陡增。
以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云迹科技为例,公司深耕酒店场景,以酒店送餐机器人打开市场,并通过场景深挖,场景延伸等接入清扫等场景。
截至2024年,公司完成了D轮融资,股东层面吸引了阿里、腾讯、携程等一批知名的资方。
但另一面,云迹科技过去几年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好在亏损面在逐步收窄。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营业收入由2022年的1.6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和市场开拓成本,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属股东权益分别亏损3.65亿元、2.64亿元和1.85亿元。
2020年至2022年期间,极智嘉、斯坦德、优艾智合等移动机器人企业同样在3年间斩获了多次数亿元的大额融资。
极智嘉是这一细分行业的龙头,2022年至2024年期间,营收从14.52亿元增长到24.09亿元,净利润亏损从15.67亿元缩窄至8.32亿元。
极智嘉在其招股书中坦诚,短期亏损是必要的战略投资,预计其将产生可观的长期回报,同时为未来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尽管目前出现亏损,但随着订单量和收入增长,亏损持续收窄,加上市场对AMR解决方案的巨大需求,以及自身运营优化,预期于不久的将来实现盈利。
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移动机器人市场格局比较分散、企业融资不易的局面短期难以改进,上市也成了续命的重要途径。
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前四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仅23.5%。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AMR销量同比几近翻倍,但受下游行业市场不振影响,2024年增速下降至10.64%,移动机器人企业获得大额融资的难度加大,订单少、盈利难等问题凸显。
港股上市抢占政策红利
在融资遇冷、现金流紧张的局面下,来自港股市场的利好政策犹如及时雨,给到企业发展的定心丸。
目前,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允许市值规模较小、尚未盈利的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晶泰科技。同样,现有政策也放宽了“A+H”上市的门槛,港交所真正“开闸放水”。
赴港上市所需时间短,暂未盈利的机器人产业链公司在港股市场上市更容易获得资金。翼菲智能、斯坦德机器人这两家公司在2024年才达到18C规定的收入要求,刚好达到上市的门槛。
细数待上市的机器人企业,大部分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应用场景,需要资金加大投入和上规模,还有一些处于关键的研发阶段。
各家招股书的募集资金用途也大多指向了持续提升研发能力与推进产品迭代。
其中云迹科技便提到,进一步改进机器人智能体技术,提高其产品及服务的通用性及适应性,提高在中国境内外的商业化能力等。兆威机电、广和通寻求港股上市的原因,也与公司加大力度发展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有较强的关联。
另外,几乎每一家计划赴港上市的机器人企业都会提到,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公司补充一般营运资金,部分企业还提及债务偿还。
值得注意的是,已上市的机器人企业大多股价表现不错,表明港股市场对新兴科技企业接受度高,能给予机器人企业一定的估值认可,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发展。
其中,越疆机器人自2025年以来,其股价已经相比年初增长了将近1.5倍,优必选的股价相比年初增长了超过一半。三花智控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供应关键零部件,过去一个月,三花智控港股维持了相对强势的股价表现,相对IPO价格涨幅接近25%。
三花智控在半年内便完成了“A+H”两地上市。埃斯顿、石头科技和兆威机电等原先在A股上市的企业也跟随三花智控的脚步,纷纷向港交所冲刺。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港交所上市,从公开市场中募集资金,无异于是为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但更为关键的是企业能否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中走出来,最终形成资金支持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销售,进而吸引资本关注的正反馈机制,实现资本市场和公司运营层面的双赢。